异尖线虫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异尖线虫(anisakis)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的线虫。它属于蛔目异尖科。可引起人体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的虫种主要有5属:即异尖线虫属、海豹线虫属、钻线虫属、对盲囊线虫属和鲔蛔线虫属。我国报道的主要是异尖线虫属和鲔蛔线虫属的虫种。

异尖线虫的流行与防治

在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等20多个国家有本病病例报告。其中日本已报道人体病例14,000余例。主要是这些国家居民喜吃腌海鱼,或生拌海鱼片、鱼肝鱼子或乌贼,由此获得感染,使本病成为一种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尽管迄今尚未见有病例报告,但在国内市售海鱼中,发现鲐鱼小黄鱼带鱼等小型鱼体肌肉器官组织内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高达100%,感染度高达401条/尾鱼;从东海和黄海获得的30种鱼和两种软体动物发现带幼虫率为84%。可见在我国人群感染异尖线虫病的潜在危险性很大。

肠道异尖线虫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可用纤维胃镜检查并将虫体取出。

异尖线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在人体寄生的虫体均为第三期幼虫,中肠部体宽为430~550mm,无侧翼。人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但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人的感染主要是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如大马哈鱼鳕鱼、大比目鱼鲱鱼鲭鱼等和海产软体动物如乌贼等而引起。虫体主要寄生于胃肠壁,患者发病急骤,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临床误诊

异尖线虫的致病

人体感染本虫后,轻者仅有胃肠不适,重者表现为在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恶心呕吐腹泻症状纤维胃镜可见胃粘膜水肿出血、糜烂、溃疡。晚期患者可见胃肠壁上有肿瘤样物,病理特点是以粘膜下层为中心,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脓肿或瘤样肿物,肿物内可见虫体断片、角皮或肠管等。除在胃肠外,虫体也可在腹腔、泌尿系统、皮下组织等处形成肿物。

异尖线虫的诊断

确诊本病主要依据从胃内检获幼虫。虫体多在胃大弯侧发现。用体外培养的幼虫分泌排泄物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是本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异尖线虫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异尖线虫》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