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尾目
弹尾目 (Collembola)
昆虫纲无翅亚纲节肢动物门的一目,亦称粘管目,俗称跳虫,遍布全世界,常大批群居在土壤中,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如土壤、腐殖质、原木、粪便、洞穴,甚至终年积雪的高山上也有分布。跳虫的种类较多,Salmon的《世界跳虫检索》中包括396属3424种,1971年Rapoport 估计此数目为16属3874种,至今世界已报道了约6000种,我国已报道了66属193种(数字已有所变动)。
体微小,长形或圆球形。无翅,身体裸出或被毛或鳞片(见图)。头下口式或前口式,能活动。复眼退化,每侧由8个或8个以下的圆形小眼群组成;有些种类无单眼。触角通常4节,少数5节或6节。第3、4节有时又后天性分为无数小节,或有特殊的感觉器。头部触角后方另有一种感觉器称触角后器。口器咀嚼式,陷入头部,上颚和下颚包在头壳内。足的胫节和跗节愈合;有1爪和由1悬垫变成的小爪。腹部6节;第1节腹面中央具1柱形腹管突(或称粘管),有吸附的作用;第4或第5节上有成对的3节的弹器,其基节互相愈合;第3节上有2节的握弹1632器,其基节互相愈合;平时弹器弯向前方夹在握弹器上,当跳跃时,由于肌肉的伸展,弹器猛向下后方弹击物面,使身体跃入空中,故名跳虫。
跳虫有3种基本类型:(1)原跳形:体长形,弹器退化。触角短粗,长度与头接近,各体节无大的差异,体毛简单。(2)长角跳形:体长形,弹器发达,触角极长,通常为头长的4~5倍,有的末端一或两节又分亚节,身体密被毛或鳞片,体毛有多种类型。(3)圆跳形:胸腹部愈合成球形。
多数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以腐烂的植物类、地衣或菌类为主要食物,少数种类取食活的植物体和发芽的种子,成为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害虫。有极少数种类肉食性,取食腐肉。弹尾目的昆虫常常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大型分解者,它们可以分解枯枝落叶等有机质,维护生态平衡。
本纲种类很多,分目15超科32科,4目即:
原跳目(Poduromorpha)
长跳目(Entomobryomorpha)
短角圆跳目 (Neelipleona)
愈腹目(Symphypleona)
弹尾目-防治方法
由于跳虫体表为油质,药液很难渗人体内,一旦发生则很难除治。因此,关键在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是菇房用前的晾晒、干燥、杀虫处理。要及早除治,可用0.1%的鱼藤精或0.2%的乐果喷洒,药物除治时要注意料底和土壤也要喷药充足。还可用1000倍液的敌敌畏,加入少量蜂蜜盛于盆中,放在菇床上诱杀,此法效果好无残毒。
跳虫
农业防治
清除园地残株落叶及周围场所垃圾,排除积水,防止跳虫的孳生。施用鸡粪、猪牛粪应腐熟或高温处理,以杀死成虫及卵,消灭外来虫源。发生园地进行中耕划锄,弥封土壤裂缝,可杀死土壤缝隙中的跳虫;灌水可直接杀死部分跳虫,亦有部分跳虫从土壤中逃逸到水面上聚集成堆,可趁机人工和喷药杀死。
化学防治
土壤和有机粪肥处理:每667㎡用50%辛硫磷乳剂或48%毒死蜱乳油200~300g,喷拌细土50~60kg,于耕地前均匀撒施耕入土中,或施入播种沟内。施用有机动物粪肥的,可将上述药土均匀拌入粪肥中,再撒施耕入土中。蔬菜生长期可施用50%辛硫磷乳剂800~1000倍液,或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应重点做好出苗至苗期的防治,如洋葱出苗后和黄瓜幼苗处于2片子叶至2片真叶期时,是防治跳虫为害的重要时期。
主要天敌:为害食用菌的跳虫有紫跳虫、棘跳虫、等节跳虫、长角跳虫、圆跳虫等数种。
常用药剂:鱼藤精、乐果、敌敌畏
昆虫纲:节肢动物门的1纲。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纲。 | |||
无翅亚纲 | 增节变态类 | 原尾目:原尾虫 | |
表变态类 | 缨尾目 | ||
双尾目 | |||
弹尾目 | 节腹亚目 | ||
愈腹亚目 | |||
有翅亚纲 | 原变态类 | 蜉蝣目 | |
不全变态类 | 蜻蜓目 | 均翅亚目:蟌 | |
间翅亚目:蜓蟌 | |||
差翅亚目:蜻蜓 | |||
襀翅目:石蝇 | |||
蜚蠊目:蜚蠊 | |||
直翅目 | 螳螂亚目:螳螂 | ||
蛩蠊亚目:蛩蠊 | |||
跳跃亚目:蝗虫、螽蟖、蟋蟀、蝼蛄 | |||
竹节虫亚目:竹节虫 | |||
革翅目 | 蠼螋亚目 | ||
蝠螋亚目 | |||
鼠螋亚目 | |||
纺足目:足丝蚁 | |||
等翅目:白蚁 | |||
啮虫目 | |||
缺翅目:缺翅虫 | |||
食毛目:咬虱类 | 钝角亚目 | ||
丝角亚目 | |||
缨翅目 | 锥尾亚目 | ||
管尾亚目 | |||
半翅目 | 同翅亚目:蝉、蚜、蚧 | ||
异翅亚目:蝽 | |||
全变态类 | 虱目:吸虱类 | ||
脉翅目 | 泥蛉亚目 | ||
蛇蛉亚目 | |||
蛟蛉亚目 | |||
长翅目:蝎蛉 | 原长翅亚目 | ||
真长翅亚目 | |||
毛翅目:石蛾 | |||
鳞翅目 | 同脉亚目 | ||
异脉亚目 | |||
双翅目 | 长角亚目:蚊、蜢、蚋 | ||
短角亚目:蝇、虻 | |||
蚤目 | |||
鞘翅目:甲虫 | 肉食亚目 | ||
多食亚目 | |||
捻翅目 | |||
膜翅目 | 广腰亚目:叶蜂、树蜂 | ||
细腰亚目 |
弹尾目-生长发育
弹尾目
跳虫繁殖速度快,一年至少繁殖四代,生长繁殖周期短,生长繁殖快跳虫在温暖(20℃-28℃)潮湿(空气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相当活跃,繁殖速度最快,每年可发生6代-7代。
1.成虫形如跳蚤,肉眼难以看清,体长1.0毫米-1.5毫米,淡灰色至灰紫色,有短状触须,身体柔软,常在培养料或子实体上快速爬行,尾部有弹器,善跳跃,跳跃高度可达20厘米-30厘米,稍遇刺激即以弹跳方式离开或假死不动。体表具蜡质层,不怕水。
2.幼虫白色,体形与成虫相似,休眠后蜕皮,银灰色,群居时灰色,如同烟灰,故又名烟灰虫。
3.卵白色球形,半透明,常产于食用菌培养料内或覆土层上。
弹尾目-发生规律
弹尾目
1.温度。2002年12月13日用30个塑料袋装饲养料,每袋接放棘跳虫成、若虫100头,分别投放野外与室内进行饲养观察。2003年元月份,在-4℃冰雪期,均以成虫安全越冬,3月上旬统一收集放地下室内继续饲养,发育及繁殖系数基本相同。2003年~8月份饲养在室内37~38℃的高温下,以卵与少数成虫顺利越夏,9月中旬天气转凉,卵孵若虫猛增。饲养结果显示,棘跳虫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8~28℃,而高于33℃或低于15℃对棘跳虫生长发育不利。
2.湿度。通过室内饲养表明,当相对湿度在80%~90%时,虫体肥胖,嫩白色,虫口密度大。而在干燥条件下,虫体瘦小,无光泽,对发育与繁殖也有一定影响。本县每年秋前后1个月,由于高温和干燥天气影响,虫口密度一般减少50%~70%。3.2栽培条件百合连作或前茬为白菜、萝卜、马铃薯、生姜等作物的田块,由于虫源积累,使棘跳虫发生较普遍,为害严重。使用猪、牛栏肥,兔子粪的田块或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有利棘跳虫的发生与繁殖,加之未腐熟的有机肥易带虫源,可使棘跳虫迅速繁殖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