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蜂蜜1.jpeg

蜂蜜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成的蜜。性味甘,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功效。主治脾气虚弱及中虚脘腹挛急疼痛,肺虚久咳及燥咳证,便秘证等。

药性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临床应用

1.脾气虚弱及中虚脘腹挛急疼痛。本品亦为富含营养成分的补脾益气药,宜用于脾气虚弱,营养不良者。可作食品服用。尤多作为补脾益气丸剂、膏剂的赋型剂,或作为炮炙补脾益气药的辅料。对中虚脘腹疼痛,腹痛喜按,空腹痛甚,食后稍安者,本品既可补中,又可缓急止痛,标本兼顾。单用有效。更常与白芍甘草等补中缓急止痛之品配伍。

2.肺虚久咳及燥咳证。本品既能补气益肺,又能润肺止咳,还可补土以生金。治虚劳咳嗽日久,气阴耗伤,气短乏力,咽燥痰少者,单用有效。亦可与人参生地黄等品同用,如琼玉膏(《洪氏集验方》)。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者,亦可用本品润肺止咳。可与阿胶桑叶川贝母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之品配伍。本品用于润肺止咳,尤多作为炮炙止咳药的辅料,或作为润肺止咳类丸剂或膏剂的赋型剂。

3.便秘证。本品有润肠通便之效,治疗肠燥便秘者,可单用冲服,或随证与生地黄、当归火麻仁滋阴生津养血、润肠通便之品配伍。亦可将本品制成栓剂,纳入肛内,以通导大便,如蜜煎导(《伤寒论》)。

4.解乌头类药毒。本品与乌头类药物同煎,可降低其毒性。服乌头类药物中毒者,大剂量服用本品,有一定解毒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对疮疡肿毒有解毒消疮之效;对溃疡、烧烫伤有解毒防腐,生肌敛疮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或冲服,15~30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本品作栓剂肛内给药,通便效果较口服更捷。

使用注意

本品助湿壅中,又能润肠,故湿阻中满及便糖泄泻者慎用。

炮制

1.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2.《雷公炮炙论》: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3.《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

4.《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渭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各家论述

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②《本草经疏》:"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同芦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结,用此润之,有痰加竹沥。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主润五脏,益血脉,调脾,胃,通三焦。涂火灼疮能缓痛。"

③《药品化工》;"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附方

①治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升,猪膏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千金方》)

③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

⑦治疔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济急仙方》)

⑧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⑨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肘后方》)

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且无疤痕,亦不臭秽。(《普济方百花膏

⑾治风疹,风癣:沙蜜一斤,糯饭一斤,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纲目》蜜酒)

⑿治热油烧外痛:白蜜涂之。(《梅师集验方》)

⒀治鼾: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

⒁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别名

石蜜、石始(《本经》),食蜜(《伤寒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本草衍义》),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纲目》)。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成的蜜。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蜂蜜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蜂蜜》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