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infarction syndrome),是由Dressler于1956年首先报道,所以也称Dressler综合症,发生率约10%,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有发热胸痛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治疗

(1)对症治疗:治疗上需休息和对症处理相结合,胸痛用止痛剂,首选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好避免使用,可使梗死延迟愈合,若疗效不佳或并发中等量心包积液者,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缓解症状十分有效,但应注意激素减量的时机和幅度不宜过早、过快,以免复发;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影响预后。

(2)关于抗凝治疗: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在发现心包摩擦音时即应停用抗凝治疗,避免心包积液中血细胞渗出,发生内出血的危险,导致心包填塞,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当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止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的形成,故对于此类患者有学者不主张停用抗凝治疗,可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心包积液量及血常规情况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目前的发病原因不十分肯定,但多倾向于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学说;而细菌,病毒感染以及肾上腺-垂体机能障碍观点尚待除外.从现有的资料可以判定本病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继发症,其依据是:在心肌梗死之基础上出现的免疫反应,按照自家免疫发病机制演变更科学的称之为心肌梗死后的自家免疫反应.类似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1)免疫反应学说 免疫复合物.AMI后的坏死心肌组织作为一种抗原,抗原刺激产生抗心肌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在AMI患者中大多数能检测出抗体或免疫复合物.

抗心肌抗体与坏死心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沉积在心包膜,胸膜,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内皮处,并激活补体,生成生物活性物质,造成血管损伤,使其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甚至破裂出血,引起心包炎(积液),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炎(无菌性炎症)等改变.

(2)感染学说 可能与感染病毒有关,也可能与MI时使用抗凝剂有关.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1周以后出现的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心包胸膜腔积液.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或以心包炎,胸膜炎,肺炎三联为主征,或以发热,胸闷痛,血沉加速等重点突出.

诊断

诊断标准:尚无统一标准,下列可供参考.

(1)Welin L:1983年心肌梗死后1周以上发生下列症状:①胸膜心包疼痛;②发热37.5℃以上;③ESR>40mm/h.若有上述2条可诊断为PMIS.

(2)Dressle:1985年①肯定的AMI或陈旧性心肌梗死;②于AMI后1~2周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具有胸膜炎,心包炎,肺炎可靠证据;③抗感染治疗无效,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确.

(3)元柏氏:①发生于AMI后1周以上有心包摩擦音,明确的心包积液征,发热,胸痛,心率增快,肺炎,胸膜炎;②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③有复发倾向.

鉴别诊断

(1)AMI后反应性心包炎:①多发生在透壁性心肌梗死24~72小时;②心包摩擦音多在胸痛后36小时出现,局限和持续时间短暂,平均2天左右;③心包少量积液,不出现心包填塞;④不伴有胸膜炎,肺炎;⑤EKG无典型心包炎ST-T样改变.

(2)非特异性心包炎.

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心肌梗死本身的轻重程度,与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无关。所以当心肌梗死较为严重的时候,本病预后则不乐观,如果心肌梗死的情况较为轻微,则本病预后尚可。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