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虚证
来自中医百科
心血虚证(Deficiency of Heart Blood),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所引起,临床以心悸、失眠、面色无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怔忡、不寐、虚劳,以及西医的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病。 心主血,若失血过多,或久病体虚,忧思过度,暗耗心血,或脾胃功能减弱,血液之源不足,心失血养,影响心主血脉和心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则会形成心血虚证。 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舌质红或淡,脉细或数等。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心主神志,心血虚无以养心神,故失眠多梦,甚则健忘;心之华在面,血虚面失所荣,故面色无华。 血属阴,心血虚证当隶属于心阴虚证,故阴血不足,二者往往相提并论,共有心悸、失眠、多梦等阴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的症状。但心血虚证不同于心阴虚证,且因面、唇、舌、脉、脑髓得不到血液的供养,故表现出来的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象细弱,头晕,健忘等症也较阴虚为重。而心阴虚证除有阴血不足征象外,还有内生虚热证候。 心血虚证的治疗宜养心补血,常用四物汤加养心安神药,或天王补心丹、养心汤等。由于心脾两脏在血液的生化和运行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补养心血时,常结合健脾益气法治疗,方有归脾汤、炙甘草汤等。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心血虚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