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科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夏秋季节多见。治疗除全身支持治疗外,常需要配合局部应用药物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有学者认为七味清咽气雾剂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不错。
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建议参考用药:利巴维林 尼美舒 希刻劳 清开灵 咽扁颗粒 属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清咽利喉类药品。
临床特点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疱疹性咽峡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