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厌食.jpg

厌食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厌食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小儿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

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

病因

西医病因

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②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③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④锌缺乏和缺乏某些内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⑤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中医病因认识

形成本病的病因较多。小儿时期常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调,挑食、偏食,好吃零食,食不按时,饥饱不一,或家长缺少正确的喂养知识,婴儿期喂养不当,乳食品种调配、变更失宜,或纵儿所好,杂食乱投,甚至滥进补品,均易于损伤。也有原本患其他疾病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脾胃薄弱,加之饮食调养护理不当而成病。因此,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而致病,其他病因还有他病失调受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暑湿熏蒸脾阳失展、情志不畅思虑伤脾等,均可以形成本病。厌食的病变脏腑在脾胃,发病机理总在脾运胃纳功能的失常。司受纳,主运化,脾胃调和,则口能知五谷饮食之味。小儿由于以上各类病因,易造成脾胃受损运纳功能的失常。因病因、病程、体质的差异,证候又有脾运功能失健为主与气阴不足为主的区别。厌食为脾胃轻症,多数患儿病变以运化功能失健为主,虚象不著,因饮食喂养不当,或湿浊、气滞困脾,脾气失展,胃纳不开。部分患儿素体不足,或病程较长,表现虚证,有偏气虚、有偏阴虚者。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故凡脾气、胃阴不足,皆能导致受纳、运化失职而厌食。

预防

1.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注意事项

提高烹调水平,变换花色品种,辅以恰当的评价,幼儿对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饭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成人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这种菜吃了有劲”,孩子会乐于接受的。

常见症状

一、症状

1.所谓的厌食症,

必须先排除小儿是否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疾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疾病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就会跟着改善,所以必须对上述疾病进行。

2.真正意义上的厌食症是指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3.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

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4.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1)看年龄,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由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的家庭,小儿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喜欢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厌食症;

(2)看食欲不振的程度

如果是轻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

(3)有无症状出现

若小儿有轻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泼、愉快,多属正常情况。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4)微量元素的检查

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查,可以帮助找到是因为哪种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厌食症,也有助于判断。

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下降,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症患儿有17-羟类固醇下降,血浆皮质醇含量正常或偏高等。

其他辅助检查:应常规拍胸片,做B超心电图等检查,以寻找病因或排除疾病。

诊断:遇有厌食患儿,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作好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药物影响,是否微量元素或内分泌素缺乏。还要调查患儿 家庭、托儿所及学校环境,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然后确定病因。

诊断鉴别

偏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拒吃某种食物、挑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和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据调查,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至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并发症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容易使肠道功能下降,并发小儿营养不良等疾病;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因为长期摄入的营养素不足,供不应求,不仅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体重不增,个儿不长,甚至引起发育障碍等;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小儿厌食除了影响生长发育情况之外,还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可能有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等表现。

治疗

西医治疗

(1)除了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可给硫酸锌10mg,放糖浆内或者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可以促进食欲增 加。

(2)如检查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3)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剂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4)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对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服用剂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疗程4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一般不用激素疗法,但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也可考虑应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临床的参考方案如下

①泼尼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

②小剂量胰岛素,用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6)国外治疗用药方案: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来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对进食的兴趣。参考剂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见效。此外,抗组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也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中医治疗

1.脾运失健

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

分析:脾胃不和,运化失健。脾气通于口,脾胃不和则口不知味,因而食欲减退,饮食乏味,厌恶进食,食量较同龄正常儿童显著减少。脾失健运,中焦气滞则胸脘痞闷,胃气上逆则嗳气泛恶,运化不健则偶尔多食便脘腹饱胀,脾失升清则大便偏稀,胃失降浊则大便偏于。患儿饮食数量虽少而质量常较高,所以一般精神如常,形体尚可。舌苔白腻者为湿困脾阳之象。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苍术藿香燥湿运脾,陈皮砂仁理气助运,鸡内金焦山楂开胃消食。舌苔白腻加半夏佩兰燥湿助运;舌苔黄腻加薏苡仁青蒿清化湿热;腹胀便于加枳实厚朴理气通导;大便偏稀加山药、焦建曲健脾化食;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

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

分析: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脾虚运化乏力,胃纳不开,故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精微转输不足,气虚失养,故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脾弱清气不升,清浊相混,致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气虚之症。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异功散加味。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佐以陈皮理气助运、焦建曲消食助运。舌苔白腻加苍术扁豆燥湿助运;脘腹作胀加木香香附理气助运;大便稀溏加煨姜、益智仁温运脾阳;水谷不化加山药焦山楂健脾化食;多汗易感加黄芪、防风固护卫表。

3.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偏干,小便色黄,面黄少华,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分析:脾胃阴虚,失于濡润。胃喜润而恶燥,阴虚而胃腑失濡,受纳、腐熟功能失职,因而不思进食;脾胃阴虚,津液不足,致大便偏干,口干欲饮,苔少或花剥;水津不布,致皮肤失润,面黄少华,舌上少津;阴虚生内热,致小便色黄,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常用药:沙参石斛玉竹滋脾养胃,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佐以香橼皮理气助运而不过于温燥,谷芽麦芽和中开胃而不过于消削。脾气薄弱加山药扁豆补益气阴;口渴引饮加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阴虚内热加丹皮、知母养阴清热;夜寐不宁加酸枣仁、[[莲子心]宁心安神。

护理

①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我们采用在儿科候诊区域设置健康宣教栏的形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方便小儿的父母阅读。采用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前来做儿童保健的父母们。采用定期举办小儿喂养培训班方式,与小儿的父母们沟通,教会他们如何做好小儿的喂养事宜,让父母,特别是妈妈们掌握一些营养学知识,从小儿的生长发育出发,而不仅仅从口味出发来选择食物的种类。掌握针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的烹饪技术,使小儿少食或不食油煎、油炸食物,尽量保持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被破坏,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形式多样,花色繁多,以吸引小儿,促进小儿的食欲。注意各种营养的搭配,使小儿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喝甜味饮料,尽量不给零食。培养小儿摄入多品种食物,使营养吸收更全面,避免食物单一化。保证每天的热量供应,保证各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和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为1:3:6,三餐的热量分配应为:早餐20%~30%,午餐30%~35%,晚餐25%~30%,两次点心共占10~15%。

②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每日三餐要准时,尽量让小儿和大人同桌用餐,多鼓励,不训斥,营造就餐的良好氛围,要使孩子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餐,即使有时孩子进食不好,家长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进食,也不要乞求孩子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儿尝试这种食物,要做到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用餐时让小儿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专心吃饭,不看电视、不到处乱跑,每餐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家长不逗小儿玩耍,也不要追着喂,以免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培养自主进食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就会给小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③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用暗示的方法诱导孩子的食欲。家长可以当着小儿的面尝尝饭菜,配以夸张的表情,大声赞美饭菜如何美味诱人,可以补充身体需要,鼓励小儿的正性行为。如果小儿进食好可以给予鼓励,比如讲故事,奖励小红花等。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能挑食或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形象。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槟榔粥】

[配料]槟榔15克,粳米60克。

[用法]先用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每日空腹服1~2次。

[功效]消食导滞,行气除胀。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爽,厌食不欲饮者。附:本方不宜久服,一般以2~3天为1个疗程。对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应当忌用。若加重方中槟榔用量,可适用于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厌食。

【白术猪肚粥】

[配料]白术30克,生姜2克,槟榔10克,猪肚1个,粳米60克。

[用法]猪肚同白术、槟榔、生姜共煮,至肚熟时,取汁,以汤入粳米煮粥。以麻油、酱油拌猪肚,佐餐药粥。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泄泻。

【麦芽粥】

[配料]麦芽50克,粳米50克。

[用法]麦芽与粳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主治小儿厌食,乳食停滞者。

【淮山鸭肫粥】

[配料]淮山药15克,鲜鸭肫1个,粳米50克。

[用法]鲜鸭肫洗净,切成片,粳米洗净,和淮山药等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天吃1次,连服5~7天。

[功效]补益脾胃。主治小儿厌食。

【猪肚大米粥】

[配料]猪肚250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用法]先用盐将猪肚搓洗干净,切小丁,与大米煮成烂粥,加盐调味,分次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养胃之功。可治小儿食欲不振,病后虚弱,四肢乏力。

【小儿消食粥】

[配料]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

[用法]将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置于铁锅,文火炒焦,取出压碾成粗粉,置于沙锅,加水煮成粥。不满1岁,每次取10克消食粥,每日3次;2~3岁,每次取20克消食粥;4~5岁,每次取30~40克消食粥食用。调味可加适量的奶粉和白糖。

[功效]健脾消食。主治小儿厌食、小儿消化不良。

【鸡内金粥】

[配料]鸡内金5克。

[用法]鸡内金炙酥研末,拌入粳米粥内食用,甜咸自便。

[功效]消积化滞。主治小儿厌食,面色无华,时而腹痛腹胀,矢气恶臭者。

【扁豆苡米粥】

[配料]扁豆20克,淮山药15克,苡米10克。

[用法]将扁豆、淮山药、苡米等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5~7天。

[功效]和中健脾,消暑化湿。主治小儿厌食。

饮食适宜

1、宜吃细软食物为主; 2、宜吃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3、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酸性食物及酸性水果; 3、忌吃容易产气性的食物。

模板:心理科疾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厌食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厌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