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咽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病毒性咽炎病毒所引起的咽部急性感染。多在咽部、口腔粘膜及其周围皮肤发生疱疹,也可发生于角膜及外生殖器。  

治疗措施

1.常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1%双氧水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龙胆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服用土霉素麦迪霉素或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用抗生素加一定量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静滴,或先锋霉素V6~8g+丁胺卡那霉素0.4+地塞米松5mg静滴,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儿童用药量酌减。

4.中药治疗此病有显著效果,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常用药物如下:

(1)清热 生地连翘金银花淡竹叶木通、生草、川豆根板蓝根

(2)降火 黄柏黄芩黄连石膏知母

(3)养阴 天冬麦冬熟地元参白芍沙参天花粉

此外,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应用“红白散”外治法,有效率达82.6%。其成分为:青黛30g,人中白12g,桔矾6g,冰片4.5g,牛黄0.3g,共研细末,局部涂匀,每日~4次。  

病因学

其病原体种类很多,以疱疹病毒较多见,另外有腺病毒冠状病毒、合胞病毒等。这种病毒在电镜下见是圆形小体,直径约180μm。当劳累过度,过敏素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如汞、坤、铋、碘等的刺激,使身体抵抗力低下,易患此病。另外,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等均可并发病毒性咽炎。  

病理改变

病变为上皮细胞水肿膨胀,使表皮棘细胞层隆起,形成水疱,内含大量多核白细胞血清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函体,水疱很快破裂,形成一浅溃疡,表面覆有炎性细胞、红细胞坏死组织。  

临床表现

临床可分为急、慢性二型,以急性型较多见。

(一)急性型 起病急,先在咽和口腔粘膜、扁桃体和口角等处出现针尖大小的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孤立或丛集在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呈鲜红色,伴有畏寒发热、咽部灼热疼痛。婴幼儿哭闹不安,拒饮食,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二)慢性型 多见于成年人,咽及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疱疹,破溃后覆有灰白色假膜,四周粘膜淡红,此愈彼起,持续甚久。咽部及口腔微感灼热疼痛,无明显症状。  

鉴别诊断

应与口疮性口炎、多形渗出性红斑、坏死性口腔炎带状疱疹相鉴别。  

病毒性咽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口疮性口炎、多形渗出性红斑、坏死性口腔炎、带状疱疹相鉴别。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病毒性咽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病毒性咽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