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
承山,经穴名。出《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目录
功用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定位
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穴方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2寸。
临床应用
4. 其它:痛经。
配伍应用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别名
名称释义
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功用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定位
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穴方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2寸。
临床应用
4. 其它:痛经。
配伍应用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别名
名称释义
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