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本法系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采用量反应平行线原理的设计,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两者对接种的试验菌产生抑菌圈的大小,以测定供试品效价的一种方法。
目录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培养基I
胨 5g 琼脂 15~20g 牛肉浸出粉 3g 水 1000ml 磷酸氢二钾 3g
除琼脂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8~8.0或6.5~6.6,在115℃灭菌30分钟。
培养基Ⅱ
胨 6g 葡萄糖 1g 牛肉浸出粉 1.5g 琼脂 15~20g 酵母浸出粉 6g 水 1000ml
除琼脂和葡萄糖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8~8.0或6.5~6.6,在115℃灭菌30分钟。
培养基Ⅲ
胨 5g 磷酸氢二钾 3.68g 牛肉浸出粉 1.5g 磷酸二氢钾 1.32g 酵母浸出粉 3g 葡萄糖 1g 氯化钠 3.5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混合上述成分,加热溶化后滤过,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0~7.2,在115℃灭菌30分钟。
培养基Ⅳ
胨 10g 葡萄糖 10g 氯化钠 10g 琼脂 20~30g 枸橼酸钠 10g 水 1000ml
除琼脂和葡萄糖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在109℃加热15分钟,于70℃以上保温静置1小时后滤过,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6.0~6.2,在115℃灭菌30分钟。
培养基Ⅴ
胨 10g 琼脂 15~20g 麦芽糖 40g 水 1000ml
除琼脂和麦芽糖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 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加麦芽糖溶解后,摇匀, 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2~7.4,按需要分装,在115℃灭菌30分钟,趁热斜放使凝固成斜面。
培养基Ⅵ
胨 8g 磷酸二氢钾 1g 牛肉浸出粉 3g 葡萄糖 2.5g 酵母浸出粉 5g 琼脂 15~20g 氯化钠 45g 水 1000ml 磷酸氢二钾 3.3g
除琼脂和葡萄糖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2~7.4,在115℃灭菌30分钟。
培养基Ⅶ
胨 5g 枸橼酸钠 10g 牛肉浸出粉 3g 琼脂 15~20g 磷酸氢二钾 7g 水 1000ml 磷酸二氢钾 3g
除琼脂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6.5~6.6,在115℃灭菌30分钟。
培养基Ⅷ
酵母浸出粉 1g 琼脂 15~20g 硫酸铵 1g 磷酸盐缓冲液(pH6.0) 1000ml 葡萄糖 5g
混合上述成分,加热溶化后滤过,在115℃灭菌30分钟。
营养琼脂培养基
胨
10g
琼脂
15~20g
氯化钠
5g
肉浸液
1000ml
除琼脂外,混合上述成分,调节pH使比最终的pH值略高0.2~0.4,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滤过,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 7.2~7.4,分装,在115℃灭菌30分钟,趁热斜放使凝固成斜面。
培养基可以采用相同成分的干燥培养基代替,临用时,照使用说明配制和灭菌,备用。
灭菌缓冲液
磷酸盐缓冲液(pH6.0) 取磷酸氢二钾2g与磷酸二氢钾8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在115℃灭菌30分钟。
磷酸盐缓冲液(pH7.8) 取磷酸氢二钾5.59g与磷酸二氢钾0.41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在115℃灭菌30分钟。
磷酸盐缓冲液(pH10.5) 取磷酸氢二钾35g,加10mol/L氢氧化钾溶液2ml,加水使成1000ml,滤过,在115℃灭菌30分钟。
菌悬液的制备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悬液
取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盛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在35~37℃培养7日,用革兰氏染色法涂片镜检,应有芽孢85%以上。用灭菌水将芽孢洗下,在65℃加热30分钟,备用。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悬液 取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202]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照上述方法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悬液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在35~37℃培养20~22小时。临用时,用灭菌水或0.9%灭菌氯化钠溶液将菌苔洗下,备用。
取藤黄微球菌[CMCC(B)28001]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盛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在26~27℃培养24小时,或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菌斜面,用培养基Ⅲ或0.9%灭菌氯化钠溶液将菌苔洗下,备用。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悬液
取大肠杆菌[CMCC(B)44103]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在35~37℃培养20~22小时。临用时,用灭菌水将菌苔洗下,备用。
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悬液
取啤酒酵母菌(9763)的V号培养基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Ⅳ号培养基琼脂斜面上。在32~35℃培养24小时,用灭菌水将菌苔洗下置含有灭菌玻璃珠的试管中,振摇均匀,备用。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标准品的使用和保存,应照标准品说明书的规定。临用时照表1的规定进行稀释。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或量)取供试品适量,用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溶解后,再按估计效价或标示量照表1的规定稀释至与标准品相当的浓度。
双碟的制备
取直径约90mm、高16~17mm的平底双碟,分别注入加热融化的培养基(照表 1)20ml,使在碟底内均匀摊布,放置水平台上使凝固,作为底层。另取培养基适量加热融化后,放冷至48~50℃(芽孢可至60℃),加入规定的试验菌悬液适量(能得清晰的抑菌圈为度。二剂量法标准品溶液的高浓度所致的抑菌圈直径在18~22mm,三剂量法标准品溶液的中心浓度所致的抑菌圈直径在15~18mm),摇匀,在每1双碟中分别加入5ml,使在底层上均匀摊布,作为菌层。放置水平台上冷却后,在每1双碟中以等距离均匀安置不锈钢小管(内径6.0±0.1mm,高10.0±0.1mm,外径7.8±0.1mm)4个(二剂量法)或6个(三剂量法),用陶瓦圆盖覆盖备用。
检定法
二剂量法
取照上述方法制备的双碟不得少于4个,在每1双碟中对角的2个不锈钢小管中分别滴装高浓度及低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其余2个小管中分别滴装相应的高低两种浓度的供试品溶液;高、低浓度的剂距为2:1或4:1。在规定条件下培养后,测量各个抑菌圈的直径(或面积),照生物检定统计法中的(2.2 )法进行可靠性测验及效价计算。
三剂量法
取照上述方法制备的双碟不得少于6个,在每1双碟中间隔的3个不锈钢小管中分别滴装高浓度(S<[3]>)、中浓度(S<[2]>)及低浓度(S<[1]>)的标准品溶液,其余3个小管分别滴装相应的高、中、低三种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三种浓度的剂距为1∶0.8。在规定条件下培养后,测量各个抑菌圈的直径(或面积),照生物检定统计法(附录ⅩⅣ)中的(3.3)法进行可靠性测验及效价计算。
本法计算所得效价,如低于估计效价的90%或高于估计效价的110%时,则应调整其估计效价,予以重试。
除另有规定外,本法的可信限率不得大于5%。
表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试验设计表 ━━━━━━━┯━━━━━━━━━━━━━━━┯━━━━━━━━━┯━━━┯━━━━━┯━━━━━━━━━━━ │ │ 培 养 基 │ 灭菌 │抗生素浓度│ 培养条件 抗生素类别 │ 试 验 菌 ├───┬─────┤缓冲液│ 范 围 ├─────┬───── │ │ 编 │ pH值 │pH值 │ │ 温 度│ 时 间 │ │ 号 │ │ │ 单位/ml │ ℃ │ 小 时 ───────┼───────────────┼───┼─────┼───┼─────┼─────┼───── 链霉素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7.8~8.0 │ 7.8 │ 0.6~1.6 │ 35~37 │ 14~16 卡那霉素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7.8~8.0 │ 7.8 │ 0.9~4.5 │ 35~37 │ 14~16 阿米卡星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7.8~8.0 │ 7.8 │ 0.9~4.5 │ 35~37 │ 14~16 巴龙霉素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7.8~8.0 │ 7.8 │ 0.9~4.5 │ 35~37 │ 14~16 核糖霉素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7.8~8.0 │ 7.8 │ 2.0~12.0│ 35~37 │ 14~16 卷曲霉素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7.8~8.0 │ 7.8 │10.0~40.0│ 35~37 │ 14~16 磺苄西林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Ⅰ │ 6.5~6.6 │ 6.0 │ 5.0~10.0│ 35~37 │ 14~16 去甲万古霉素│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Ⅷ │ 6.0 │ 6.0 │ 9.0~43.7│ 35~37 │ 14~16 头孢噻肟钠 │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 Ⅶ │ 6.5~6.6 │ 6.0 │ 0.5~2.2 │ 35~37 │ 14~16 庆大霉素 │短小芽孢杆菌[CMCC(B) 63202] │ Ⅰ │ 7.8~8.0 │ 7.8 │ 2.0~12.0│ 35~37 │ 14~16 红霉素 │短小芽孢杆菌[CMCC(B) 63202] │ Ⅰ │ 7.8~8.0 │ 7.8 │ 5.0~20.0│ 35~37 │ 14~16 新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 26003] │ Ⅱ │ 7.8~8.0 │ 7.8②│ 4.0~25.0│ 35~37 │ 14~16 四环素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10.0~40.0│ 35~37 │ 16~18 土霉素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10.0~40.0│ 35~37 │ 16~18 美他环素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10.0~40.0│ 35~37 │ 16~18 金霉素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 4.0~25.0│ 35~37 │ 16~18 多西环素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 4.0~25.0│ 35~37 │ 16~18 氯霉素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30.0~80.0│ 35~37 │ 16~18 杆菌肽 │藤黄微球菌[CMCC(B) 28001] │ Ⅱ │ 6.5~6.6 │ 6.0 │ 2.0~12.0│ 35~37 │ 16~18 粘菌素 │大肠杆菌[CMCC(B) 44103] │ Ⅵ │ 7.2~7.4 │ 6.0 │ 614~2344│ 35~37 │ 16~18 两性霉素B ①│啤酒酵母菌 (9763) │ Ⅳ │ 6.0~6.2 │10.5 │ 0.5~2.0 │ 35~37 │ 24~36 ━━━━━━━┷━━━━━━━━━━━━━━━┷━━━┷━━━━━┷━━━┷━━━━━┷━━━━━┷━━━━━ ① 两性霉素B双碟的制备,用菌层15ml代替两层。 ② 含3%氯化钠。 表2 抗生素标准品品种与理论值 ┏━━━━━━━┯━━━━━━━━━━━━━━━━┯━━━━━━━━┓ ┃ 标准品品种 │ 标准品分子式或品名 │理论计算值 u/mg ┃ ┠───────┼────────────────┼────────┨ ┃链霉素 │(C21H39N7O12)2·3H2SO4 │ 798 ┃ ┃卡那霉素 │C18H36N4O11·H2SO4 │ 831.6 ┃ ┃阿米卡星 │C22H43N5O13 │ 1000 ┃ ┃核糖霉素 │C17H34N4O10·nH2SO4(n<2) │ ┃ ┃新霉素 │硫酸新霉素 │ ┃ ┃庆大霉素 │硫酸庆大霉素 │ ┃ ┃磺苄西林 │C16H16N2Na2O7S2 │ ┃ ┃头胞噻肟钠 │C16H16N5NaO7S2 │ 951.85 ┃ ┃四环素 │C22H24N2O8·HCl │ 1000 ┃ ┃土霉素 │C22H24N2O9·2H2O │ 927 ┃ ┃美他环素 │C22H22N2O8·HCl │ 923.86 ┃ ┃金霉素 │C22H23ClN2O8·HCl │ 1000 ┃ ┃多西环素 │C22H24N2O8HCl·1/2C2H5OH·1/2H2O│ 866.45 ┃ ┃红霉素 │C37H67NO13 │ 1000 ┃ ┃氯霉素 │C11H12Cl2N2O5 │ 1000 ┃ ┃杆菌肽 │杆肽菌 │ ┃ ┃粘菌素 │硫酸粘菌素 │ ┃ ┃去甲万古霉素 │C65H73Cl2N9O24·HCl │ 975.23 ┃ ┃卷曲霉素 │硫酸卷曲霉素 │ ┃ ┃两性霉素B │C47H73NO17 │ 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