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板蓝根1.jpeg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药性

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临床应用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用治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

煎服, 9~15g。

使用注意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炮制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鉴别

板蓝根2.png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cm,直径3~8mm。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

各家论述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②《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

③《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④《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⑤《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⑥《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⑦《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

⑨《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⑩《本草图经》:马蓝,连根采之,焙捣下筛,酒服钱匕,治妇人败血甚佳。

附方

①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④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别名

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出处

新修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板蓝根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板蓝根》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