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青叶.jpg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可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等病症。

药性

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临床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又入血分而能凉血消斑,气血两清,故可用治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常与水牛角玄参栀子等同用,如犀角大青汤(《医学心悟》)。本品功善清热解毒,若与葛根连翘等药同用,便能表里同治,故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如清温解毒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本品苦寒,既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用治心胃火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常与生地大黄升麻同用,如大青汤(《圣济总录》);若瘟毒上攻,发热头痛,痄腮,喉痹者,可与金银花大黄拳参同用;用治血热毒盛,丹毒红肿者,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药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炮制

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鉴别

Daqingye1.png

干燥叶皱编成团块状,有时破碎,呈灰绿色或黄棕色。完整的叶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4~11cm,宽1~3cm,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尖,基部渐狭,延成翼状,上面有时可见点状突起,下面中脉明显。叶柄长5~7cm,腹面稍凹下。质脆易碎。气微弱,味稍苦。

各家论述

1、《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2、陶弘景:"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蟹毒。"

3、《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4、《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6、《江西草药》:"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


附方

1、预防乙脑,流脑:大青叶五钱,黄豆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江西草药》)

2、治乙脑,流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叶五钱至一两,海金砂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江西草药》)

3、治温毒发斑:大青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纳豉煮三沸,去滓,乃纳胶,分作四服,尽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发汗不解,及吐下太热,甚佳。(《补缺肘后方》)

4、治时行壮热头痛,发疮如豌豆遍身:大青三两,栀子二七枚(擘),犀角(屑)一两,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之无所忌。(《延年方大青汤

5、治麻疹色太红,或微紫,或出太甚者:大青、元参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荆芥甘草淡竹叶。水煎热服。(段希孟《痘疹心法》大青汤)

6、治风疹,丹毒:大青捣烂,鼍之即散(先以磁锋砭去恶血)。(《本草汇言》)

7、治热甚黄疸:大青二两,茵陈秦艽各一两,天花粉八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无黄疽型肝炎:大青叶二两,丹参一两,大枣十枚。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9、治热病不解,下痢困笃欲死者: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三两,胶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补缺肘后方》大青汤)

10、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子母秘录》)

11、治热盛时疟,单热不寒者:大青嫩叶捣汁,和生白酒冲饮。(《方脉正宗》)

12、治肺炎高热喘咳:鲜大青叶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13、治上气咳嗽,呷呀息气,喉中作声,唾粘:蓝实叶浸良久,捣绞取汁一升,空腹顿服,须臾以杏仁取汁煮粥食之,一两日将息,依前法更服,吐痰方瘥。(《梅师集验方》)

14、治血淋,小便尿血:鲜大青叶一至二两,生地五钱。水煎调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15、治喉风,喉痹:大青叶捣汁灌之,取效止。(《卫生易简方》)

16、治咽喉唇肿,口舌糜烂,口甘面热:大青、升麻、大黄(锉、炒)各二两,生干地黄(切、焙)三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利即愈。(《圣济总录》大青汤)

17、治小儿口疮不得吮乳:大青十八铢,黄连十二铢。上二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千金方》)

18、治大头瘟:鲜大青叶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同时取鲜大青叶一两,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19、治脑热耳聋:大青、大黄(锉、炒)、栀子(去皮)、黄芪(制)、升麻黄连(去须)各一两,朴硝二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圣济总录》大青丸)

20、治淋巴腺炎;阑尾术后感染等炎症:大青叶、木芙蓉叶各半斤,蒲公英三两。水煎十二小时,取汁200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三次。(《江西草药》)

21、防治疔、疖、痱子:㈠大青叶(鲜)三两。水煎服,每日一剂。㈡大青叶适量,水煎浓汁,加薄荷油适量,洗患处,每日二至三次。(《江西草药》)

别名

大青(《本草经集庄》)。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1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片。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出处

名医别录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大青叶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大青叶》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