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Sangjisheng.png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其性平,味苦、甘,具有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可治疗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病证。

药性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苦能燥,甘能补,袪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常与独活杜仲牛膝桂心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配伍,如桑寄生散(《证治准绳》);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尚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量用法

煎服,9~15g。

炮制

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逞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榈色较浅。无臭,味涩。

桑寄生鉴别.png

各家论述

1、《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2、《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疗痹。"

3、《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4、《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惜此以为主治乎。"

附方

1、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2、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锉,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

3、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海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

4、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氏护命方》)

5、治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濒湖集简方》)

别名

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雄》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冰粉树、蠹心宝(《滇南本草》整理本)。

来源

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桑寄生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桑寄生》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