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 和腺 毛。株高60~12O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 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O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 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一般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重瓣自由钟。

简介

产地分布

欧洲原产,台湾各地零星栽培,阿里山、太平山、清境农场、南天池等地,有大量归化。  

生长习性

较耐寒、较耐干旱、耐痞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形态特征

毛地黄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区,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向阳的地方,叶子有根生叶以及茎生叶两种,为卵状长椭圆形,全株都有密毛,花朵有粉红色及白色两种,顶生,总状花序,花冠锺型,内有粉红色小点,雄蕊有四枚,果实为蒴果。株高60~12O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O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一般分为白花自由钟,大花自由钟,重瓣自由钟。  

名字由来

毛地黄是典型的归化植物,他的故乡远在西欧温带地区,而它为何被叫毛地黄呢?是因为它有著布满茸毛的茎叶及酷似地黄的叶片,因而的「毛地黄」名;又因为它来自遥远的欧洲,因此又称为「洋地黄」。  

相关别名

传说坏妖精将毛地黄的花朵送给狐狸,让狐狸把花套在脚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黄间觅食所发出的脚步声,因此毛地黄还有另一个名字——狐狸手套。此外,毛地黄还有其他如巫婆手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钟等别名。  

毒性

洋地黄为重要的犟心药,可兴奋心肌,增犟心肌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或直接抑制心内传导系统统,使心率减慢,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脏水肿有显著利尿消肿作用,但行积蓄作用,用时须注意。由于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距离很小(一般认为治疗剂量约为中毒量的60%,为致死量的10~20%)故很容易中毒。全株有毒,药用,有犟心之效。  

中毒表现

首先在肠胃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为草绿色)、厌食流涎腹痛腹泻,偶见出血性胃炎胸骨下疼痛。以成年人较多见。早期的另一徵像是尿少。心脏方面的症状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後出现,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改变如过早搏动、二联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各级房室传导阻。心室颤动和心室静止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直接危及生命。最後发生惊厥虚脱昏迷等。  

中毒救治

因毛地黄过量服用危及到心律不整因即刻用解毒剂或鞣酸蛋白2~5 g。静脉点滴等,比照心律不整的支持性疗法。  

繁殖栽培

春、夏播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幼苗长至10cm左右移植露地。夏季育苗应尽量创造通风、湿润、凉爽的环境。播种后要在第二年开花,而7月后播种第二年常不能开花。秋凉后生长快,冬季适当保温,6~8月开花,至夏秋多因湿热枯死。如环境适宜其有多年生习性,冬季防寒越冬后可再度开花。老株可分株繁殖,分株宜在早春进行易活。繁殖方法:常用播种繁殖。以9月秋播为主,播后不覆士,轻压即可,发芽适温为15-18℃。约10天发芽。基质的湿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发芽过程中要有光照。也可春播。栽培管理: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生长适温为13-15℃。怕多雨、积水和高温,耐半阴、干早。冬季注意幼苗越冬保护,早春有5-6片真叶时可移栽定植或盆栽,栽植时少伤须根,稍带土壤。梅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受涝而烂根。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注意肥液不沾污叶片,抽苔时增施l次磷、钾肥。

需肥量较大,喜欢持续的100ppm~150ppm的液态氮肥(15:5:15或15:10:15),湿度保持在2~4标准水平之间(湿度标准4是指基质的湿度保持在接触时可感知潮湿但没有浸透)。在开花时节,考虑到花的质量和数量,可适当地增加光照。日照长度不会影响开花。虽然毛地黄是略喜阴植物,但当有充分的湿度和适当的低温时是可以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生长的。在开花之前,植物会出现8~12片叶子。尽管植物生长的温度适应幅度在12℃~19℃,但在收尾阶段最理想的夜间温度为12℃~16℃。将植物种植在有一定保护冷床的条件下,就能生长出高质量的植物和花穗。相反,如果植物种植在有相对强光照和夜间温度超过19℃的温室里,植物虽然也会开花,但会出现徒长和开花稀少的现象。种植者可以把毛地黄作为早春季节补充温室空间的一个选择品种,而且投资小。常发生枯萎病、花叶病和蚜虫危害。发主病害时,及时清除病株,用石灰进行消淌毒。发生虫害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同时也能减花叶病发生。  

园林用途

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毛地黄为重要药材。  

药效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洋地黄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原则上两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用量给予洋地黄,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2、如有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时,洋地黄排泄少,易中毒;老年人对药物的(尤其是洋地黄类)耐受性降低,易中毒。故用药剂量应取常人量的12~13。

3、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要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他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忌用或慎用强心甙。心肌炎肺心病患者对强心甙敏感,应注意用量。

5、强心甙中毒:见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毛地黄皂苷

毛地黄皂苷,从紫花毛地黄的叶和种子中得到的一种配糖体。甾体皂角苷的一种,水解时,可生成作为糖苷配基(aglycone)部分的一分子毛地黄皂苷配基(digitogenin),而作为糖的部分有2分子的D-葡萄糖和2分子一半乳糖以及1分子的木糖。这些糖部分是结合到毛地黄皂苷配基的第三碳原子的羟基上。因为它能和具有游离3β-OH的甾体类(例如胆甾醇)以等分子的比例形成难溶于水的分子化合物的毛地黄皂苷化合物(digitonide),因此,这种特性被利用来进行甾醇的定性和分离。  

病虫害

症状

受害植株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初生暗色斑点,扩大后呈棕褐色,收缩腐烂。病菌侵染叶片引起暗绿色水渍状圆斑;侵染叶柄则呈褐色腐烂。潮湿时在病斑处可见白色丝状物,严重病株倒状。发病规律:病菌不产生孢子,以菌丝侵人传播。菌丝初期无色,后期淡褐色。腐生性较强。习居土壤或病残组织内越冬。气温适宜(20-24度)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时造成伤口,或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泥土积水时易被病菌侵害,引起病害严重发生,植株腐烂死亡。  

防治方法

(1)选用有机质丰富的新土或经晒干后颜色较深、质地坚实、碎泥时泥粉较少的塘泥及河泥作栽培土。最好不用旧盆土。施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2)加强田间管理。空气湿度大时少浇或不浇水,以保持盆中泥土湿润为度。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及时摘除下部接触土壤的病叶、老叶并销毁。  

病害名称

茎腐病;病原: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vanTeigh,属半知菌;为害症状:病株叶片浅绿色。多数在割麻留下的叶桩上呈水渍状湿腐,产生黄褐色或红褐色病痕,手压之有汁液流出。腐烂逐渐蔓延到邻近未割的叶片基部,染病组织湿腐,麻叶萎蔫下垂。湿腐的叶基和茎干组织有臭味。纵剖病株躯干,可见从染病叶基向内扩展而形成的黄褐肥坏死病痕,病健交界处有红色晕圈。在叶桩切口、心叶轴心内可见许多黑色霉状物。防治方法:①施用石灰。施用石灰既能防病,又能增长,还能提高出麻率。一般病田按0.5kg/株,非病田按0.25kg/株的用量施用,连施2~3年;②调整割叶期。感病田和易感病田的割叶期可调整到低湿期。原来6月前割叶的提前至3月上旬前割叶;原7月后割叶的推迟到11月上旬后割叶。注意不要反刀割叶;③药剂防治。感病田和易感病田应在割叶后3天内用40%灭病威200倍或25%多菌灵400倍药液喷洒割口,药液用量为20~25kg/666.7m2;④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毛地黄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毛地黄》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