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丝虫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班氏丝虫体长244~296μm,体宽7.5~10μm,有鞘,不被染色。头间隙较短(1:1~2),尾部无尾核。  

疾病概述

班氏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由蚊虫传播。早期临床特征主要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晚期淋巴管阻塞形成象皮肿

1、传染源 班氏丝虫只感染微丝血症者为惟一传染源(包括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自然界尚未发现班氏丝虫有贮存宿主

2、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蚊虫,我国北纬32以北主要淡色库蚊,以南以致倦库蚊为主。

3、易感人群男女老幼皆易感。夏秋季节适于蚊虫繁殖及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故发病率以每年—11约束为高。人体感染丝虫后仅产生地水平免疫力,故可反复感染。  

描述

班氏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由蚊虫传播。早期临床特征主要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因淋巴管阻塞形成象皮肿。

病理生理 丝虫病的发病与病变主要由成虫引起,感染期幼虫亦起一定作用,与血中微丝蚴关系不大。病变发生发展取决于丝虫种类、机体免疫反应、感染频度、感染期幼虫进入人体数量、成虫寄生部位以及是否合并继发感染等因素。在幼虫进入机体发育为成虫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代谢产物以幼虫蜕皮液、虫体子宫内排泄物以及死虫的裂解物均可引起局部淋巴系统的组织反应及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衍及丝虫热等。晚期表现则为淋巴组织病理改变及继发细菌感染的结果。

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产生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免疫反应与淋巴系统的损害有关,急性淋巴管(结)炎被认为属1型或3型变态反应,组塞性丝虫病组属4型边带反应。早期以渗出炎症为主,淋巴结充血,淋巴管壁水肿,管腔内充满粉红色蛋白质液体和嗜酸性粒细胞。继之,淋巴结和淋巴管内出现肉牙肿性反应,肉牙肿中心为变形的成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绕以纤维组织和上皮样细胞,上有胆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类似结核结节。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内膜增厚和纤维化管腔中形成息肉或纤维性栓子,最后淋巴管形成纤维索状物,即为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淋巴系统发生阻塞导致远端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组织内,因其蛋白含量高,不断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皮下组织增厚、变硬而形成象皮肿。由于局部巡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使象皮肿加重及恶化,甚至出现局部溃疡。  

马来丝虫和班氏丝冲对人体危害的不同

1.两种丝虫都以蚊为传播媒介,但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蚊种是中华按蚊嗜人按蚊,班氏丝虫的主要媒介蚊种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两种丝虫都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但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汪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除寄生于人体浅部淋巴系统外,还可寄生于人体深部淋巴系统。

2.急性期两种丝虫都可引起发热,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肢体淋巴水肿,但在马来丝虫,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多见于肢体,而班氏丝虫,除见于肢体外,还见于男性生殖器官,出现精索炎,副睾炎,睾丸炎。慢性期两种丝虫都可引起象皮肿,但马来丝虫引起的象皮肿见于膝以下的小腿,偶见于肘以下手臂,不发生于生殖器官;班氏丝虫引起的象皮肿常见于下肢,包括大腿和小腿,还可见于阴囊,手臂阴茎阴户乳房。此外,班氏丝虫还可出现鞘膜积液乳糜尿。两种丝虫都具夜现周期性,但马来丝虫微丝蚴出现的高峰期在8AM-4AM,而班氏丝虫微丝蚴出现的高峰期在10PM-2AM。在自然界,班氏丝虫无保虫宿主,马来丝虫有保虫宿主。  

生活史

在蚊体内的发育

当蚊刺吸丝虫病人或带虫者的血液时,宿主血液里的微丝蚴被蚊吸入胃内,脱去鞘膜,穿过胃壁,经体腔侵入胸肌,在胸肌内发育成腊肠蚴。腊肠蚴继续发育,成为细长、活跃的丝状蚴。丝状蚴是丝虫的感染阶段。丝状蚴离开胸肌到达体腔,其中部分到达蚊的下唇。  

在人体内的发育

感染丝虫的蚊刺吸人血时,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的伤口或正常皮肤钻入人体。丝状蚴侵入人体,先进入淋巴管,然后移行到大淋巴管和淋巴结内寄居,并发育为成虫。班氏丝虫除寄生在浅部淋巴系统外,还可寄生在深部淋巴系统,主要在下肢、阴囊、腹股沟、腹腔、肾盂等部位的淋巴组织中,雌虫和雄虫互相缠绕、交配,雌虫产出微丝蚴。微丝蚴随淋巴液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则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用现象成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原因,至今尚未明了,但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 活动有关。当人入睡时,迷走神经兴奋,肺毛细血管扩张,微丝蚴进入外周血液中;而白天迷走神经抑制,肺毛细血管收缩,绝大多数微丝蚴被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一般微丝蚴出现的时间为夜间10时至次日清晨2时。一半在夜间9点以后,就能在外周血液中查获微丝蚴。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2~3个月。成虫的寿命一般为4~10年,也有长达40年者。  

致病

急性期超敏反应炎症反应

幼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及成虫生活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幼虫蜕皮液及蜕下的外皮、雌虫子宫的分泌物、死虫及其分解产物等,均能刺激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及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皮炎。发作时上下肢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延伸,称逆行性淋巴管炎,俗称“流火”、班氏丝虫长寄生于阴囊内的淋巴管,可发生精索炎、附睾炎及睾丸炎。在发生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临床称为丝虫热。有的患者仅有畏寒、发热症状,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所致。  

慢性期淋巴系统阻塞病变

急性期病变不断发展,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反复发作,导致淋巴管和淋巴结内增生性肉芽肿形成。随后,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淋巴管腔狭窄或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阻塞部位以下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大量的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由于阻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象皮肿 淋巴液流入皮下组织形成象皮肿,淋巴液刺激皮下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皮肤逐渐增厚、变粗、变硬和温度降低,类似象皮,故名象皮肿。临床上常出现下肢象皮肿和阴囊象皮肿,也可引起上肢象皮肿、乳房象皮肿和阴唇象皮肿。

睾丸鞘膜积液 阻塞发生在精索睾丸淋巴管时,淋巴液可流入鞘膜腔,引起睾丸鞘膜积液。在积液中,有时可以查到微丝蚴。

乳糜尿 腹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管阻塞后,造成压力淋巴管压力增高,从小肠吸收的乳糜淋巴干反流至肾淋巴管,引起肾乳头的淋巴管曲张破裂,乳糜随尿液排除,使尿液呈现乳白色,既为乳糜尿。在乳糜尿中,有时也可查获微丝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班氏丝虫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班氏丝虫》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