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附睾炎.jpg

附睾炎是青壮年的常见疾病,每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便会乘机进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因此,本病多分为急性和慢性附睾炎。急性附睾炎多由泌尿系,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血运感染较少见,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易引起附睾炎。

临床上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两类。主要表现为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可参考中医“子痈”。

病因

西医病因

疾病因素(35%)

急性附睾炎多由泌尿系,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血运感染较少见,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

医源性因素(25%)

本疾病可由于医源性因素引起,既是在医疗操作中导致的损伤产生的炎症。如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易引起附睾炎。

中医病因认识

肝脉循会阴,络阴器,肾子属肾。子痈的发病与肝肾有关。

一、湿热下注外感六淫,如坐卧湿地,郁化湿热;或过食辛辣炙博,湿热内生,湿热下注肝肾之络,结于肾子,阻隔经络,凝滞气血,郁久则热胜肉腐。或因不洁房事,外染湿热秽毒,郁滞化火成脓,脓腐肉溃,经精道逆传肾子,浊毒壅结而成。亦有跌仆挫打,肾子受损,络伤血瘀,瘀久化热,腐化血肉,终致酿脓,发为本病。

二、瘟毒下注时毒痄腮余毒未尽,邪毒从胆经传人肝经,壅结肾子而发。

三、气滞痰凝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发于肾子,延成硬块,则为慢性子痈。

预防

(1)注意生活规律化,劳逸结合,忌烟酒及辛辣刺激。

(2)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长时间久坐。

(4)性生活不宜过频。

注意事项

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要彻底治疗,必要时为了防止反复发作,可行同侧输精管结扎。

常见症状

早期症状: 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晚期症状: 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

1.急性附睾炎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2.慢性附睾炎临床表现:

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在急性附睾炎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急性附睾炎时,B超显示附睾弥漫性均匀肿大;也可局部肿大,多见于尾部,呈结节状,有球形感。内部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回声强度较睾丸低, 境界模糊。部分可与阴囊壁粘连,阴囊壁增厚,常伴鞘膜积液。同侧精索增粗,精索静脉曲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 D F I )显示血流信号明显增多,脉冲多普勒( P D) 检测动脉血流速加快。

诊断鉴别

本病根据病史、体征诊断多不困难,但须注意与睾丸扭转相鉴别。睾丸扭转发病急骤,睾丸肿大、固定,不能在阴囊内活动,抬高阴囊不能减轻局部疼痛。

并发症

(一)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 列腺炎以尿急,尿频,尿道灼痛不适,尿末流出白色浊液,会阴,少腹,睾丸及尿道内不适或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慢性前列腺炎治宜攻补兼施,配合综合治疗,以及注意生活与饮食调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二)精囊炎 精囊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精,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适,会阴部不适等症状,常与前列腺炎并存,精囊炎总的病因病机是病邪由外入里,脏腑失调,气血不和,引起精囊络脉受损,血溢脉外,中医治疗多从“血”论治,分别采用“凉血止血”,“养血止血”,“补气摄血”和“活血止血”之法,对多数精囊炎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治疗

西医治疗

1.急性附睾炎的治疗

(1)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应用阴囊托或自制的软垫托起阴囊可减轻症状。疼痛重者可用止痛药,局部热疗可缓解症状,并可促进炎症消退。但过早使用热疗可加重疼痛,并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性生活和体力劳动可加重感染,故应避免。

(2)抗菌药物 应选择对细菌敏感的药物,通常静脉给药1~2周后,口服抗菌药物2~4周,预防转为慢性炎症。

(3)若抗生素治疗无效 疑有睾丸缺血者,应行附睾切开减压,纵行或横行多处切开附睾脏层鞘膜,但要避免伤及附睾管。

2.慢性附睾炎的治疗

慢性附睾炎单纯应用药物效果不一定理想。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采用附睾局部应用黄连素或新霉素等离子透入治疗。若有慢性前列腺炎,必须同时进行治疗。反复发作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附睾炎,可考虑结扎输精管后再进行治疗。对于多次反复发作者,也可考虑做附睾切除术。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一)湿热下注多见于成人。皋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注肾子,气血壅阻,经络不畅,故见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掀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压痛明显;热盛肉腐,则局部形成脓肿,按之应指;正邪相争,营卫不和,故见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已成脓者,加透脓散

(二)瘟毒下注多见于儿童。常因患痄腮并发(又称卵子痈),睾丸肿大疼痛,一般不化脓;伴恶寒发热;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多在痄腮消退之后,瘟毒下注肾于,气血壅阻,经络不畅,故见睾丸肿大疼痛;正邪相争,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苔黄、脉数为瘟毒热胜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金铃子散加减。

(三)气滞痰凝见于慢性子痈。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痰凝阻滞,局部经络不畅,气血不利,到肾子处凝结成块,故见附睾结节,局部触痛;病变波及子系,而见子系粗肿,牵引少腹不适;苔薄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二、外治法

(一)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病灶有波动感,穿刺有脓者,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而溃口未愈时,外用生肌白玉膏。

(二)慢性子痈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温敷。温热药液的局部应用,如时间较长,对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未生育患者不宜采用。肿块日久,治疗无效,尤其是诊断不明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护理

1.外生殖器部位有包茎、龟头炎、尿道狭窄,以及炎性疾患,应及时治疗。

2.急性子痈患者,应卧床休息,抬起阴囊。对已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通畅。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1、宜吃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2、宜吃新鲜蔬菜和水果。3、忌吃辛辣食物;4、忌吃食油腻食物。

饮食适宜

1、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2、赤小豆或绿豆汤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饮之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3、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增加维生素C等成分摄入,以提高身体抗炎能力。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2、戒烟戒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3、忌生冷食物。   

4、少吃猪蹄、鱼汤、羊肉等所谓的“发物”,以免因此而引起发炎部位分泌物增加,睾丸炎进一步浸润扩散和加重症状。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附睾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附睾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