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耳小草
来自中医百科
【拼音名】 Pínɡ ěr Xiǎo Cǎo
【英文名】 Herba Ophioglossi
【来源】 为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的小草。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小型草本,高达20cm。根茎短,肉质,直立,圆柱形,簇生黄色肉质的根。叶异型,常单生;总叶柄由根茎顶端抽出,长5~15cm,下部深埋土内;不育叶从总叶柄基部以锐尖或钝圆,基部长楔形,全缘,无柄,微肉质,肉状叶脉明显。孢子囊重自总柄顶端生出,柄长6~17cm,穗长2.5~4cm,狭条形,宽2~3mm,顶端有小突尖,孢子惠成熟时横裂为2瓣;孢子近平滑。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泥沼划地。分布于长江下游、西南以及湖北、陕西、台湾。
【化学成份】 含一枝箭三糖甙(3-O-methyl-quercetin-7-O-diglucoside-4’-O-glucoside)。
【性味】 性凉,味微甘、酸。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毒蛇咬伤、疔疮肿毒、感冒发热、肺炎、胃痛。
【摘录】 《中药大辞典》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瓶耳小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