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毒蛇咬伤.jpg

世界上有蛇2000多种,其中我国有170余种,有近50种为蛇,危害较大的有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及竹叶青蛇等。主要分布在南方省区。毒蛇咬伤是我国南部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的常见病,以夏、秋季多见,多发生于凌晨或夜间。毒蛇咬伤能使人中毒,常见红肿、出血、心慌、胸闷、气短,甚至便血、尿血等症状。救治不及时常危及生命安全。

病因

毒蛇咬伤后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毒腺中所分泌的蛇毒,主要为蛋白质,系多肽和多种酶组成。蛇毒可分为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对中枢、周围神经、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等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惊厥瘫痪呼吸麻痹;后者对心血管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溶血和出血

预防

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在危害最大的地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蛇咬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建全的蛇伤防治网,从组织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实,做到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发动群众搞好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彻底铲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消灭毒蛇的隐蔽场所,经常开展灭蛇及捕蛇工作,同时要搞好预防蛇伤的基本知识。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时不要惊慌失措,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或是站在原处,面向毒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拾起树枝自卫,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

常见症状

蛇毒主要含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依成分不同分为神经毒、血液循环毒和混合毒三种,毒素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血液循环毒素中毒

见于蝰蛇、五步蛇和竹叶青蛇咬伤。咬伤局部剧痛、红肿出血水疱、皮下瘀斑或组织坏死,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伤口不易愈合,并迅速向肢体近端蔓延。全身反应多在咬伤2~3小时出现,有发热胸闷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重者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呕血便血尿血、鼻出血等,可有溶血性黄疸,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心力衰竭甚至休克,有的出现急性衰竭。

神经毒素中毒

主要由金环蛇、银环蛇、部分蝮蛇和海蛇咬伤引起。咬伤局部症状相对较轻,伤口可仅有轻度红肿、麻木、流血不多,所以往往易被忽视。大约在咬伤后1~3小时,开始出现全身症状并迅猛发展,有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言语和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牙关紧闭、共济失调、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严重者肢体瘫痪惊厥昏迷休克、呼吸麻痹以至呼吸停止。虽然神经毒素的症状很重,但病程较短,只要度过前两天的危险期,一般均可恢复。

混合毒素中毒

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咬伤。兼有以上两者的特点,但又有所侧重,如眼镜蛇咬伤以神经毒素为主,蝮蛇咬伤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

临床检查

1.体格检查 伤肢严重肿胀,活动受限,出现发绀,布满水疱。

2.生化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均明显升高。

诊断鉴别

诊断

一般毒蛇咬伤患者均有明确蛇咬伤病史及有明显毒蛇咬伤牙痕,结合体征及临床表现可诊断。

鉴别

1.毒蛇,无毒蛇咬伤后主要区别

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 4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

2.与蜂螫伤鉴别

蜂毒毒液主要成分为蚁酸,神经毒素,组织胺,有些蜂毒可致溶血和出血,主要表现为螫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痛,有时可有发热头痛等,对蜂毒过敏时可出现全身荨麻疹过敏休克,喉头痉挛等,但局部无牙痕可见,结合受伤环境或病史可与毒蛇咬伤鉴别。

3.与蜈蚣咬伤鉴别

蜈蚣毒液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痛,或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或有过敏休克等发生,无局部牙痕,可与毒蛇咬伤相区别。

4.与蝎子螫伤鉴别

我国东北蝎其毒力近于眼镜蛇毒,可致命。有毒成分主要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等,螫伤后局部疼痛,无红肿,被大蝎螫伤后,表现为呼吸加快,流涎,出汗,全身疼痛,口及舌肌强直,累及心肌则发生低血压,肺水肿等,主要根据局部无牙痕和受伤环境,不难和毒蛇咬伤相鉴别。

并发症

严重者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治疗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1.阻止毒液吸收:

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1)绑扎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侧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绑扎,以减少静脉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后送途中应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2)冰敷法: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70C的冷水中,3-4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小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3)伤肢制动: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送往医疗站,必要时可给适量的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

2.促进蛇毒的排出及破坏:

存留在伤口局部的蛇毒,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排出或破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作清水漱口,当然吸吮者腔粘膜及唇部有溃破之处,也可用吸乳器械拔火罐等方法,吸出伤口内之蛇毒,效果也较满意。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消毒后应以牙痕为中心,将伤口切开,使残存的蛇毒便于流出,但切口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咬伤的倍位在手或足部时,也可用三棱针或刀尖在八邪穴八风穴,向近侧皮下刺入一厘米后,由近向远轻轻按摩,加速蛇毒的排出,伤口扩大后,还可用各种药物作局部的湿敷或冲洗,以达到破坏或中和蛇毒的目的,常用的外敷药有30%盐水或明矾水,用于伤口冲洗的外用药有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及5%-10%的盐水。

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有一定作用,它能本分解和破坏蛇毒,从而减轻或抑制病人的中毒症状,用法是用生理盐水2-4毫升溶解胰蛋白酶后,在伤口基底层及周围进行注射,12-2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注射速尿,利尿酸钠或甘露醇等,可加速蛇毒从泌尿系的排出。

3.抑制蛇毒作用:

主要是内服和外敷有效的中草药和蛇药片,达到解毒消炎止血,强心和利尿作用,抗蛇毒血清已广泛用于临床,对同种毒蛇咬伤效果较好。

1)各种蛇药片:目前用于临床的蛇药片已有十余种,使用时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药片对哪种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药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长,最后,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其它中西医的辅助治疗,临床上用得最广的是南通蛇药片(又称季德胜蛇药片),伤后应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同时将药片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周围及肢体胀肿的上端3-4公分处,广州蛇药片(何晓生蛇药片)疗效也较好,伤后立即服5片,以后每3小时服5片,重症者药量加倍,另外,上海蛇药片主治蝮蛇咬伤,蛇三满蛇药片主治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

2)中草药单方:可用新鲜半边莲(全草)30-60克,捣烂后取其汁内服,有解毒和利尿排毒作用,也可用新鲜鸟桕嫩芽30克,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可预防蛇毒攻心。

3)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有一定的疗效,单价血清疗效可高达90%,但多价血清疗效仅为50%,目前已试用成功的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等,有的已精制成粉剂,便于保存,使用抗蛇毒血清之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注射。

4.全身支持疗法:

毒蛇咬伤后的数日内病情较重,中毒症状有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因而积极的全身治疗及纠正主要脏器的功能是重要的,血压低时应及时给输血和补液,抗休克治疗,呼吸微弱时给以呼吸兴奋剂和吸氧,必要时进行辅助性呼吸,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应用,对中和毒素和减轻毒性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对防治局部组织的坏死是重要的,常规注射TAT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护理

被毒蛇咬伤后,最紧要的是尽可能阻止蛇毒向体内扩散,这时切不要急着乱跑乱叫,而是应迅速地找根带子,在伤口上方5厘米左右处(近心脏端)紧紧扎住,以阻止蛇毒随血液向心脏处扩散。若手指被咬,带子应扎在指根处;若前臂咬伤,应结扎在肘关节上方;若小腿咬伤,则结扎在膝关节上方。然后用清水、茶水或盐水冲洗伤口,使残留在伤口表面的蛇毒被水冲走,用刀片在火焰上烧红消毒后,在伤口上作“十”字形切口,再在周围作几个小切口,让蛇毒流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嘴来吸吮伤口,因口腔唾液能破坏蛇毒,只要吸吮后立即吐出,吐毕漱口,此举并无危险。但是,口腔或嘴唇有破损,或牙齿有病(龋齿)时,则不能用些法,以免引起新的中毒。

饮食保健

宜食

银耳,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对毒蛇咬伤的患者具有促进毒素的排出,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茄子,茄子味甘、性凉,入、大肠经;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患者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

牛奶,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忌食

辣椒,辣椒是属于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导致充血,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以导致伤口充血,肿胀,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粽子,粽子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腹部胀满,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羊油,羊油富含有大量的油脂,容易滋养细菌,导致炎症感染,导致伤口发炎,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保健

1.活泥鳅2000克,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每日1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有温中益气,解毒功效。

2.茵陈、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每服200毫升,加白糖20克,每日2~3次。有利湿清热功效。

3.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服2~3次,7~10日为一疗程。有清利湿热、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4.酸枣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5.枸杞子30克,母鸡1只,清汤1250克,料酒10克。将母鸡在鸡肛门部开膛,挖去内脏,洗净;将枸杞洗净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钵内(鸡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盐、料酒、胡椒面,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姜、葱,调好咸淡即成。每日2次,吃肉喝汤,有保肝益精、养阴明目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贫血等患者。

6.鲜芹菜100~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功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毒蛇咬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毒蛇咬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