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黄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豚鱼又称鲀鱼、气泡鱼,种类繁多,肉鲜。河豚鱼所含河豚毒素及河豚酸,为剧毒成分,它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卵巢睾丸肝脏鱼子中,有时肉中也有此毒素,能使神经中枢、神经末梢发生麻痹。这种毒素经蒸煮、日晒、盐腌不能消除。0.5mg河豚毒素即可毒死70kg体重的人,每年因为误食河豚鱼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不断发生,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重,且目前没有特意解毒剂,其病死率达13.5%-50%。

河豚鱼

河豚鱼,我国有40多种,其特点是有4人大板牙,腮孔无肋盖,无第一背鳍,嘴小。体裸无鳞,呈圆桶型,前粗后细。其毒素为神经毒素。中毒特点是潜伏期短,病死率高。中毒后口唇发麻,恶心呕吐无力酒醉步态,甚者四肢麻木等。1984年王德首报导,河豚鱼急性中毒12例,其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75%。另有报道5条小河豚鱼毒死6人。用高温121摄氏度蒸气处理2小时,仍不能祛解鱼毒。

临床表现

河豚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使随意肌出现进行性麻痹;直接阻断骨骼纤维;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降低。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四肢无力、发冷、口唇和肢端知觉麻痹。重症患者瞳孔与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发展到全身麻痹、瘫痪。呼吸表浅而不规则,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急救措施

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应尽快排出毒物和给予对症处理。一旦发生中毒分秒必争抢救。

1.催吐:用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或口服1%硫酸锌50~200ml水溶液催吐。

2.洗胃导泻所谓瘟黄也。”(《明医杂着》卷二)清.沈金鳌曰:“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瘟黄症见高热神昏,身目呈浑黄色,小便赤如浓茶,腹胀胁痛,甚至吐便血或发斑,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洪数。治宜清热化湿,凉营解毒、芳香开窍等法,如茵陈蒿汤合清瘟败毒饮甘露消毒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神犀丹等。危重者,急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杂病广要·黄瘅》称本病为急黄。参见急黄条。

临床表现

初起可见发热恶寒,随即猝然发黄,全身、齿垢白睛黄色深,名急黄。严重者变证蜂起,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谵语,或直视,或遗尿旁流,甚至舌卷囊缩循衣摸床。  

证候分析

本病是由於感受湿热时毒,毒盛化火,深入营血所致。瘟黄瘟毒挟有湿热,湿热与瘟毒蕴郁于皮肤肌腠之间,则寒热而猝然发黄;瘟毒内于五脏阴阳格拒而不相顺接,则四肢逆冷;内扰心神则神昏谵语;上干脑系,蒙蔽清窍,则直视;下犯于肝肾,下焦失固,则遗尿旁流而囊缩;少阴精气脱绝,则舌卷而循衣摸床,这些都是疫毒内锢于五脏,精气耗竭的危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瘟黄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瘟黄》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