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便血.jpg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的一种消化道症状。中医认为凡血自大便而下,或血便夹杂而下,或先便后血,或单纯下血,均称便血,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等。

病因

西医病因

下消化道疾病

(一)肛管疾病

常见于肛裂、肛瘦。

(二)直肠疾病

1、直肠炎症性疾病: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直肠结核

2、直肠肿瘤直肠息肉、直肠乳头状瘤。直肠癌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侵入直肠

3、直肠损伤:放射性直肠炎,异物、器械检查或活检等导致的损伤出血。

(三)结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克罗恩病、慈室炎与慈室溃疡。

2、肿瘤结肠癌、结肠息肉病。

(四)小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慈室炎与慈室溃疡Crohn病、肠结核、肠伤寒。

2、肿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小肠类癌、癌、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纤维瘤、血管瘤。

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套叠、肠扭转、血管畸形等。

全身性疾病

1、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血小板因素及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

3、尿毒症

4、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中医病因认识

主要与风火热毒或阴寒内伤、寒气下迫有关。

(1)火热伤络:暴饮暴食,或酗酒过度致迫血妄行,渗入大肠发为便血。

(2)湿热下注:久居潮湿之处,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热,热伤阴络,营血失道而致便血。

(3)脾胃虚寒:久病失养,劳倦过度,气失统摄,血无所归,血离脉道,而为便血。

预防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注意事项

大量黑便或出血积聚在消化道内可以出现急性贫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要重视黑便,对大量黑便,要及时去医院急诊检查治疗。

常见症状

1、肛管疾病:脱出肛外的内痔及混合痔,在肛门外可见圆形突起的暗红色的小肿物,直肠镜检查可见内痔呈圆形暗红色痔块。肛裂可见肛管下缘呈线状裂缝,继发感染可形成小溃疡。肛瘦随时可见在肛门附近,会阴部或骰尾部有瘦外口,挤压周围可见有少许脓液从瘦口流出。

2、直肠及结肠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直肠。结肠炎查体可发现下腹及左下腹压痛,左下腹可触及肠壁增厚的肠管。肠结核克罗恩病,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压痛明显。由于肠粘连,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部可触及肿块。结肠、直肠癌可触及局限性肿块,呈结节性硬条状,如癌侵犯周围组织则肿块固定。结肠、直肠的鼓室、息肉查体可无阳性发现,但若继发感染可有局部压痛同时可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

3、小肠病变: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常呈突然发作性腹痛腹泻、便血和毒血症。腹痛常位于左上腹或左中腹,也可位于脐部或全腹,常伴有恶心呕吐,粪便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糊状血便,具有特殊腥臭味。有时可见到蠕动波。腹部压痛明显,当出现腹膜炎时可有腹肌紧张与反跳痛,当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肠伤寒出血常在病程的第二周末第三周初,血便特点是暗红色稀赤豆汤样,查体发现伤寒面容与相对缓脉。小肠肿瘤引起出血者较少,小肠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等瘤体增大,可引起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恶性肿瘤除梗阻外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缺乏、体重减轻、腹块及血便。小肠血管瘤最主要症状为肠道出血或肠梗阻,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但最多者为长期小量失血所致的贫血

4、下消化道血管病变:肠套叠时除腹痛外腹部可出现肿块,小肠套叠肿块多发生在脐周,移动性较大,回盲部套叠肿块常位于右下腹,呈香蕉形,表面光滑,疼痛发作时包块变硬,间歇期肿块变软。肠系膜动脉栓塞常常发生在心脏病并发心房纤颤的基础上,患者出现突然腹痛,酷似急腹症,晚期出现肠坏死,临床表现休克及血便。

5、全身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起病急,有发热、头痛与腰背痛,查体可见面部潮红,血压偏低或出现休克,肾功能损害较重。重者除便血外常常伴有咯血、尿血及皮肤部膜出血。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患者便血的同时往往有其他器官的出血现象。骨髓检查有异常发现或凝血系统有异常。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检查可发现心。肺、肾等多脏器损害,当胃肠出现并发症时可有便血。

临床检查

1、粪便检查:细菌性痢疾、溃疡结肠炎及阿米巴肠病,便常规检查均可呈脓血便,但溃疡性结肠炎粪便反复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而细菌性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阿米巴肠病患者,新鲜粪便反复镜检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2、血液检查:伤寒患者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白血病患者周围血检查可发现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血小板减少症周围血及骨髓检查均可发现血小板异常减少。

3、X线钡餐及钡灌肠检查:X线钡餐,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能提高X线诊断率。必要时结合小肠造影及钡灌肠检查对小肠的息肉、憩室、肠结核克罗恩病、结肠的肿瘤溃疡结肠炎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内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直肠、乙状结肠及整个结肠的病变,尤其是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对大肠病变有了更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操作过程中可以录像,病变部位可以刷片、活检、电切、止血等进行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小肠镜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因操作难度大,仍未广泛推广使用。

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经以上检查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仍不明确者,可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一般出血速度在每分钟0.5mL以上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诊断鉴别

主要是便血的原发病鉴别,可根据便血的特点及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定。此外,动物血、药物等有可能导致粪便颜色改变,应注意询问并鉴别之。

并发症

便血多作为症状出现,长期便血应考虑相关疾病。

治疗

西医治疗

治疗方针

治疗一方面积极止血,一方面抓紧出血病因的查找和治疗,必要时应手术止血。

对症治疗

1.有失血性休克者应卧床休息,去枕平卧,给予吸氧。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及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应观察便血的量及色泽,记录尿量。

2.补充血容量:便血量大、贫血明显或已发生休克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血浆代制品或全血为佳,有利于纠正休克。

药物治疗

静脉给予常规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6-氨基己酸或血凝酶(立止血)等。

手术治疗

少数经非手术治疗仍不能止血者,行外科手术探查。

预后情况

病因不同,其预后亦有所不同。

中医治疗

便血之证多因肠道湿热,或脾胃虚寒所致,故临证时要分清虚实,然后确立治疗原则。

(1)肠道湿热:证候: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选血后便,或腹痛,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赤小豆当归散

(2)脾胃虚寒:证候:大便下血,色紫暗或黑,腹痛隐隐,喜热饮,怯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温阳健脾、坚阴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味。

护理

肛裂等引起的小量出血时,可温水坐浴每日半小时,连续数天,或用缓泄剂避免大便干燥。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必要时禁食,待出血停止后,可吃流质、半流质。饮食以软烂少渣、容易消化、少刺激为宜,忌食烟酒以及辛辣食物。

饮食适宜

1宜吃补血的食物;

2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忌吃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便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便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