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热感度测定法
来自中医百科
注解
知热感度测定法为日本学者赤羽幸兵卫首先发现。即利用线香或特制的电热器作热源,刺激十二井穴,或背俞穴,测定温热感觉的灵敏度,通过对左右敏感度差异的分析,来诊断脏腑、经络虚实,并据以拟方配穴,是临床中的一种诊疗方法。
知热感度测定法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通过穴位对恒温的敏感程度变化,测知经络脏腑虚实的方法。
1953年,日本针灸医师赤羽幸兵卫发现,在脏腑经络有病变时,相应经脉的井穴和背部俞穴对温热刺激的敏感程度也发生改变,表现为左右失去平衡。因此,可用热源刺激两侧十二井穴或背俞穴,测定其对温热的敏感度,并比较左右两侧的数值差异,从而分析各经的虚实和左右不平衡现象。一般采用特定的线香为热源(也有用其它电热器的),对准测定穴位做靠近和离开的节律动作,每次约隔半秒,过快过慢均不适宜。当受试者感到灼烫时,记录移动的次数作为知热感度的数值。一般测试的顺序是先手后足,在同名经穴上是先左后右,依次探测。正常人左右同名穴的知热感度基本对称,如果左右两侧的测值相差一倍至数倍,即是病态。数值高者常为虚的表现,低者为实的表现,根据相应穴位知热感度的变化和左右失衡情况,可以辨别疾病的部位和虚实。以作为诊断和选穴的参考。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知热感度测定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