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蜱传热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治疗

科罗拉多蜱传热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施治为主。

概述

科罗拉多蜱传热(Colorado tick fever)是由科罗拉病毒引起的,经蜱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春夏多见,潜伏期3~7天。突起畏寒高热达38~40℃,头痛、眼痛、眼眶后痛及畏光,肌痛以背部及双腿最明显。病初2~3天体检见面部、结膜及咽部潮红,淋巴结肿不明显。偶有脾大。临床以发热、头痛、背痛、双峰热持续1周,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科罗拉多蜱传热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施治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疾病名称

科罗拉多蜱传热

英文名称

Colorado tick fever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别名

科罗拉多壁虱热;科罗拉多蜱热;美洲山岭蜱热山岭热

分类

感染内科 > 病毒性感染 > 病毒性发热

ICD号

A93.2

流行病学

松鼠和花栗鼠带病毒,安氏革蜱为传播媒介。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科罗拉多蜱传热分布于北美洛杉矶地区,春夏多见。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病因

科罗拉多病毒为双股RNA病毒,35~50nm,外层包膜含脂蛋白,故对乙醚敏感

发病机制

在被蜱叮咬的部位可见肉芽肿样原发病灶。皮疹的主要病变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和小静脉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和蜕变,发生血管栓塞,在血管栓塞周围有单核和浆细胞浸润,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突起畏寒高热达38~40℃,头痛、眼痛、眼眶后痛及畏光,肌痛以背部及双腿最明显。病初2~3天体检见面部、结膜及咽部潮红,淋巴结肿不明显。偶有脾大。10%患者可见皮疹,为斑疹或斑丘疹,分布全身,有时四肢可见瘀点。50%病例呈双峰热。于第2~3病日后体温降至正常,上述症状消退。但1~2天后体温再度上升,症状复现,且较初期更重。第2次发热持续2~4天后,症状消退,但软弱乏力1~2周后方可改善。部分病例仅有一次发热,也有的病例一次发热持续5~8天或有发热3次。少数病人可有无菌脑膜炎或脑炎,表现为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出血脑脊液改变等。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并发症

科罗拉多蜱传热可能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出血,但十分少见。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自第3病日始减少,第2次发热后减少更明显,可为2.0×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更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减少,空泡型异常淋巴细胞不少见。但预后良好。

辅助检查

X线胸片未见异常。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诊断

临床诊断

在病前3~7天,有流行区旅居史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尤其有二次发热过程及白细胞减少者更有助于科罗拉多蜱传热诊断。

实验室诊断

取病人全血血清接种乳鼠,分离病毒可以确诊。取病人血涂片,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染色,在红细胞中查出病毒可早期诊断。取双份血清作中和抗体补体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升高者,亦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有旅游史者,应与蜱传回归热、洛杉矶斑点热、兔热病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临床上需与流行性感冒伤寒登革热麻疹等鉴别。

预后

科罗拉多蜱传热一般预后良好。

科罗拉多蜱传热的预防

在流行区春夏户外活动时,应作好个人防护,防止硬蜱叮咬。病人恢复后,半年内不可供血。

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均可应用,但实用意义不大。

相关检查

浆细胞、白细胞计数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科罗拉多蜱传热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科罗拉多蜱传热》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