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通性毛囊炎
治疗方案
无有效疗法。口服维生素A,外用角质溶解剂或皮质类固醇均无效。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重要病理改变:(1)在毛囊漏斗部可见毛发穿通部位;(2)在穿透部位真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见变性胶原及嗜酸性变性的弹力纤维。
一般病理改变:(1)毛囊漏斗部扩张,充满混杂有角化细胞、变性胶原、变性弹力纤维、皮脂物质、炎细胞等成分的角质物质;(2)毛囊上皮增生,但破裂毗邻部位则变细;(3)毛囊漏斗部可见穿通部位;(4) 穿通部位附近或毛囊裂隙有时可见毛干;(5)在穿透部位真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见变性胶原及嗜酸性变性的弹力纤维;(6) 晚期皮损可见肉芽肿性炎症。
病理鉴别诊断:Kyrle病:穿通部位大多在表皮,而非毛囊;在角质栓中无嗜酸变性的弹力纤维。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真皮乳头部弹力纤维数量明显增加,经管道排出变性弹力纤维。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排出变性的胶原纤维。
临床特点:(1)多见于青年人;(2)病因不明,Lever认为可能与衣料中的化学物质刺激有关;(3) 好发于四肢伸侧和臀部;(4)皮损为毛囊中心性红斑、丘疹,中心有一毛发穿过;(5)无自觉症状;(6)多种毛囊炎都可具有穿通性毛囊炎的组织学特点。
疾病描述
本病由Mehregan等于1968年首先报告,是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但从此以后几乎已完全消失。
症状体征
皮损呈直径2~8mm的红色毛囊性丘疹,不融合,中心有小的白色角栓,除去后遗留出血性小凹,好发于四肢近端伸侧和臀部,无自觉症状,多见于青年人。
疾病病因
从本病的流行情况及皮损的分布提示本病是与衣着的某些化学物有关,是由于作用于毛囊的原发性刺激所引起,产生毛囊性角化过度,毛干滞留在毛囊内,卷曲的毛发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毛囊壁破裂。
病理生理
毛囊扩张,充满混杂变性弹性纤维、变性胶原和炎症细胞的角化物质,并常见到一卷曲的毛发。在穿通区,真皮显示灶性炎症浸润,含有变性的胶原和弹性纤维,但弹性纤维数量并不增多。
诊断检查
主要应与Kyrle’s病相鉴别。本病的丘疹均属毛囊性,无融合倾向,分布限于四肢伸侧和臀部,有弹性纤维变性;而Kyrle’s病角栓可位于毛囊外,穿通常在内陷部深处(角栓底部),最重要的是无弹性纤维的变性。
特别提示
本疾病多见于青年人,病因不明,但可能与衣料中的化学物质刺激有关,好发于四肢伸侧和臀部,皮损为毛囊中心性红斑、丘疹,中心有一毛发穿过,无自觉症状,多种毛囊炎都可具有穿通性毛囊炎的组织学特点。
相关出处
现代皮肤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