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门穴
来自中医百科
箕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布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素问·刺禁论》:“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定位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主治
刺灸法
临床运用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腹股沟肿痛等疾病。配太冲穴,腹股沟疼痛。
附注
腧穴释义: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箕门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