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门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冲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之会。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另说前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股神经,内侧为股动脉。主治腹痛疝气小便淋沥尿闭带下产后血崩等。直刺0.5-1寸,避开血管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位于人体的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Akupixspsp12.jpg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起始部。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分为脂肪层和膜性层。前者以脂肪组织为主,其厚薄亦因人而异;后者以纤维组织为主,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着在阔筋膜。两层之间有腹壁浅动静脉、肋间动静脉(下位)及皮神经经过。上述由浅入深之腹壁肌由第6至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穴位的内上方深部,腹肌的深面,有从髂外动脉发出的腹壁下动脉,并有静脉伴行。腹股沟下方,有股三角,其内有股动、静脉和股神经

主治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等。

2.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痫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乳少等。

3. 其它:胃肠痉挛等。

刺灸法

刺法:避开动脉,直刺0.5~0.7寸,腹股沟酸胀,可扩散至外阴部。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主要用于治疗尿储留、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疝气等。配大敦穴疝气

附注

1. 足太阴足厥阴经之交会穴

2. 腧穴释义:冲,冲射、冲突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腹部。本穴物质为脾经腿膝下部经气汇聚而成,在本穴的运行为受热后的上冲之状,故名。

3. 慈宫、上慈宫。慈,仁慈也。宫,聚散之所也。上,上部也。慈宫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血非高温之性,虽为炎上,但却不克肺金,如脾土之母对肺金之子有仁慈之性,故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冲门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冲门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