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症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紧张症—catatonia

一组精神运动和意志的质的紊乱,包括刻板、作态、自动服从症、僵硬、模仿动作、缄默症违拗症自动症和冲动行为等。这些现象可在运动过多、过少或运动不能的背景下出现。本症并不限于分裂症,也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如脑炎)、其他躯体疾病情感障碍。在月经前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前期紧张征。此类症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失调病人。仅少数病人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前期紧张的病人,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症状,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忧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还有的病人出现手、足、脸浮肿。腹壁及内脏水肿而出现腹部胀满感,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泻或软便,盆腔水肿出现下腹坠胀或疼痛,乳房水肿而胀痛。水肿明显时体重比经前增加许多。

引起经前期紧张征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情绪紧张、不愉快等精神因素或患有肝脏病及水盐在体内潴留有关。

月经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少吃盐,可以预防和减轻症状。

中医辨证施药效果较好。肝郁气滞型是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经前乳房、乳头胀痛,甚至不能触衣,头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脉弦 、舌黯,用逍遥散加减;脾肾阳虚型,表现为面部浮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少、便溏或经前泄泻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应用健固汤;阴虚肝旺型,表现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应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心脾两虚型,表现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应用归脾汤。  

如何控制紧张症

医学上对紧张症引起的各种紊乱的研究日益普及。人们每天都会发现与紧张症作斗争的新武器,我们自己应掌握这些武器以有利于我们的家庭和我们本人。紧张症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大疾病。它会给人造成身体上和情绪上的多种紊乱,尤其会对家庭和睦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你试图克服紧张症,不妨试试我们为你提供的建议。

紧张症是如何产生的? 过多的工作、过于重大的责任、着急、对自己的生活有失控的感觉、应该做的事情做不好、饮食不合适、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家庭矛盾、工作问题以及环境污染…是产生紧张症的一些原因,但还有其它因素,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

紧张症的危害是什么? 医学上谈到的现代紧张症,特别是大城市的紧张症产生的不利后果有:头疼、记忆力下降、对传染病失去抵抗力、缺少精力、忧郁、焦虑食欲下降、坏脾气以及失眠等。

紧张总是坏事吗? 不是。为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生存下去,适度的紧张是需要的。过度紧张会消耗我们的精力,但适度的紧张却能给我们提供精力。低度紧张可以加速神经元传导和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富于活力和创造力。然而,过度紧张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可怕的伤害。

有治疗紧张症的药物吗? 有很多,一些像盐酸氟西汀那样的常用药,它们基本上具有抗抑郁的疗效。然而,医生们 认为,改变生活习惯和态度比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医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能够帮助亲人与紧张症作斗争吗?

能。父母不仅自己应关注与紧张症作斗争,而且也应该帮助全家人这样做。父母必须从自身开始做起,对于家庭的紧张症,没有比父母做出理智和镇静的榜样更好的办法了。

与紧张症作斗争 1.安排好你的生活:学会说“不”,卸下压垮你的责任和任务;缩小你的雄心壮志,重视精神上的东西比重视物质更重要;每天做运动,最好每天步行20-30分钟,当你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时,你会高兴得跳起来;膳食平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制定健康食谱,就去请教医生或营养学家;关注你的健康,定期去看牙科医生和其他科医生;每天思考,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那就去参加一个培养思考能力或锻炼口才的培训班;培养乐观主义态度,应善于阅读,书会教你如何去做,现实中这样的书很多。

2.学会自我评价:有很多战胜自己以学会自我评价的书籍和培训班;进行深呼吸,深呼吸是克服紧张症的最有效的自然方法之一;每天睡足8小时,疲劳会使你感到受压抑并用灰色的眼光看待世界;宠爱自己,善待自己,奖赏你的努力和成就,如果有什么事没有做好,不要惩罚自己。

3.经常唱歌和跳舞:医生们建议,每天跳舞半小时以排遣紧张、放松自己,如果你对唱歌感兴趣,那会更好;休息,应该尽可能频繁地休息几分钟,伸懒腰、步行、凭窗眺望或思考;回避个人的逆境,尽量减少身陷逆境的情况出现;培养使你放松的爱好,如编织毛衣或做家务劳动;交谈,每天至少利用15分钟与你的父母、爱人和子女进行亲密无间的交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紧张症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紧张症》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