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适应证
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禁忌证
1.与ptc相同,对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腹水者。
2.肝内胆管被肿瘤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个胆管系统者。
3.超声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casoni试验阳性,疑为肝包虫病者。
准备
1.术前检查出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并肌注维生素K 3d,做碘过敏试验。
2.术前禁食、禁饮4~6h。
3.用品 Chiba(千叶)针,18G套管针(长度>25cm),导管,导丝。
手术方法
1.经皮胆道外引流
(1)用Chiba针先作经皮胆道造影(PTC)(参见本篇第一章)。
(2)电视监视下用18G套管针向所选择的肝内胆管穿刺,穿刺部位参见经皮穿刺胆管造影术。
(3)移去针芯,缓慢后退外套管直至胆汁流出,插入导丝至导丝头达狭窄段的近端,固定导丝并将外套管退出。
(4)沿导丝导入带4~6个侧孔的6~7F导管,直至狭窄部,使侧孔全部位于胆管内。
(5)将导管固定于皮肤上,导管外接引流袋(瓶)。
2.经皮胆道内引流
(1)胆管造影,插入套管针同外引流。
(2)插入导丝至十二指肠,如不能通过,先作外引流,数天后再试通过。
(3)经导丝导入多孔猪尾巴管,使远端位于十二指肠内,有侧孔处导管位于狭窄两侧,但勿位于肝实质内。
(4)将近端引流导管粘于硅盘上,并缝于皮肤上(数周后拆线),先作数天外引流(每3~4h开放1次),以观察引流液内有无血液,然后夹住引流管。如血清胆红素持续下降,即可封闭外引流管。每天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每3个月更换1次引流管。
术中注意事项
1.为确保插管成功,可将穿刺针的针尾向头侧倾斜10°~15°,使针尖进入胆管后略向下倾斜,便于导丝沿胆管顺利向下,进入狭窄的远端或十二指肠,如平行进入或针尖向上,导丝易碰到对侧管壁而卷曲或导丝向上并可进入左侧肝管。
2.虽然ptc显示胆道梗阻,但有时导丝仍可通过梗阻端进入十二指肠,如导管不能通过梗阻时,可先行近端引流5~7日,使胆道内感染引起的炎性水肿消退后再插入导丝和导管到梗阻远端。
3.应防止引流导管脱落和阻塞,每日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3日更换导管一次。长期置管有发热时,表示导管有淤塞或移位,需更换导管。一般经引流10~14日后,肝实质内已形成一大于导管的肉芽通道,如导管脱落,可通过导丝引导在24小时内再插入导管。
脱管有四种情况:①术后因膈肌和肝脏随呼吸上下移动,使引流管不能完全留于胆管腔内,表现为通而不畅;②管脱入肝实质;③管脱入腹腔;④固定不牢,或被病人误拔。
为预防脱管,可在置管时设法将套管深入胆管内3~4cm,在没有导丝穿入胆管时,不急于将套管直插胆管。因此时胆管结石阻塞或角度较小,套管可能顺原针道进入肝实质,需注入造影剂后,胆道较穿刺前扩张、增粗、结石松动、角度增大,再缓慢插入套管,方易深入胆管腔。
临床意义
1.ptcd可以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全身情况,进行择期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老年病人、体衰、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重度休克者尤为适宜。
2.可经引流管冲洗,滴注抗生素,可进行多次造影。
3.通过留置导管,可以灌注复方桔油乳剂等进行溶石治疗,亦可进行化疗、放疗、进行细胞学检查,经窦道纤胆镜取石。
4.引流管可发生下述问题,应及时处理:
1)导管堵塞 临床表现为胆汁引流量少,发热,黄疸加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换管。
2)导管脱出 重新换管。
3)导管内溢血 可能为近端侧孔位于肝实质内,应调整导管位置,使全部侧孔位于胆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