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途径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给药途径,又称用药途径药理学毒理学上指药物和人体接触作用的途径。给药途径通过人体自身的运输和代谢过程,强烈影响着各种药物在体内的效用。

分类

  • 局部给药:直接用药于要影响的身体部位。包括:
    • 表皮给药,例如局部止痛、止痒膏剂。
    • 吸入给药,例如很多哮喘药物。
    • 灌肠给药,例如造影药剂。
    • 眼部给药,例如眼药水和眼药膏。
    • 鼻腔给药,例如鼻塞药。
  • 消化道给药:但要影响的部位不是消化道本身。
    • 口服,包括片剂、胶囊、药水等。
    • 通过人工途径,例如胃插管、胃镜、十二指肠插管等方式给药,包括补充营养和鼻饲。
    • 肛门给药,例如灌肠和栓剂。
  • 非消化道给药: 作用于全身,但不通过消化道给药。
    • 静脉注射和静脉进食。
    • 动脉注射,例如某些治疗血管痉挛和栓塞的药。
    • 肌肉注射,例如疫苗抗生素等。
    • 心内注射,例如急救时注射的肾上腺素(现已少见)。
    • 皮下注射,例如胰岛素
    • 骨髓注射,然后由骨髓导入动静脉系统。偶尔用于急救和儿科,静脉注射困难的情况。
    • 皮内注射(直接注射到皮肤内部),例如过敏试验和纹身
    • 透皮给药,例如戒烟者用的尼古丁贴片。
    • 粘膜给药,例如舌下含的硝酸甘油
    • 吸入给药,例如麻醉气体。
  • 其他不常见的给药方式还有:腹腔注射、硬膜外腔注射(例如麻醉)、脊髓注射(进入脑脊液)、眼球玻璃体注射等。

用途

上述不是按给药部位,而是按给药部位与用药部位的关系的分类。例如气管吸入的药物,作用于气管和肺是局部给药,用于麻醉则是全身给药。

同样的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不同。例如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注射给药可以治疗鸦片过量中毒。通过口服给药,则可以缓解鸦片类药的便秘副作用;但作用只限在消化道,因而不影响鸦片类药的止痛效果。

在无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一般医生会建议口服,以省去针刺的痛苦和感染可能。这一点对慢性病治疗尤为重要。然而,有些药物,例如胰岛素,不能或不易被消化道吸收,因而必须采用其他给药方式。

急救、重症治疗等方面医生多采用静脉注射,因为这是最可靠的给药途径。由于这些病人不一定神志清醒,而且血流和消化道排空情况可能异常,所以不易估计外用和口服药的吸收情况。

外在链接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给药途径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给药途径》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