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萼梅概述图.jpg

绿萼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微酸、涩,平。归肺经。疏肝解郁,和中,化痰。治疗肝胃气痛,梅核气。

药性

微酸、涩,。归经。

功效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临床应用

1.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气和中。治疗肝胃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呆等,可与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

2.梅核气。本品芳香行气,化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可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5g。

炮制

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花蕾,及时低温干燥。生用。

鉴别

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2.《饮片新参》:“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附方

1.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2.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3.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服七日。(《纲目拾遗》)

4.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5.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梅花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别名

白梅花,绿梅花。

来源

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

出处

本草纲目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绿萼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绿萼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