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翳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等。


定位

耳垂后,当乳突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Akupixsjsj17.jpg


取法

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解剖

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厘米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静脉排列的淋巴结称为颈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继而进达腮腺的下颌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

主治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

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2寸,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腮腺炎等。

2、向内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特异性

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

功用

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配伍

配听宫、听会主治耳鸣、耳聋;

配地仓、颊车、阳白主治面瘫;

配下关、颊车、合谷主治颊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翳风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翳风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