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肠系膜动脉瘤(mesenteric aneurysm)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分支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瘤,占内脏动脉瘤的5.5%,男女发生比率相等,剖检发现率为1/1200。肠系膜动脉破裂发生率为13%。

肠系膜动脉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由于肠系膜动脉瘤易并发出血栓塞远段动脉引起肠供血障碍,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动脉瘤因其解剖及生理特点,治疗颇为棘手,动脉瘤切除血管再重建为最佳手术方式(图1),但其难度甚高。动脉瘤内缝合修补,动脉瘤旷置远近端血管旁路术均有成功报道。肠管耐受缺血时间试验可作为动脉瘤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应酌情进行。仅有1/3的肠系膜上动脉瘤病例采用动脉瘤近远端血管结扎。而毋需作肠切除。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可作动脉瘤远近端动脉结扎术,或将动脉瘤及该动脉血供肠段一并切除;肠系膜下动脉瘤可单纯切除动脉瘤,一般不影响乙状结肠血供。

(二)预后

肠系膜动脉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占57%,年龄多在50岁以下,主要为真菌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其次为动脉硬化,中膜退行变,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此外,门静脉高压症高血压、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和外伤等亦为本病发生的原因,但临床少见。

(二)发病机制

肠系膜动脉瘤的发生主要是真菌及细菌感染的菌栓栓塞动脉滋养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中层弹力纤维;高血压、贝赫切特综合征损伤内膜及门静脉高压引起动脉壁肌层变薄断裂。腹部外伤引起肠系膜动脉部分受损形成假性动脉瘤

肠系膜动脉瘤多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瘤少见。肠系膜动脉瘤常因形成血栓等引起肠管缺血,邻近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结肠中动脉起始部的动脉瘤因血栓阻塞或动脉夹层易导致肠管缺血甚至坏死等,因此处来自股腔干和肠系膜下动脉的侧支循环常不充分。

肠系膜动脉瘤的症状

临床症状有2大类:

1.肠管缺血症状 腹部不适,乃至明显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便血、体重下降等,便血常由于肠梗死引起。瘤体较大时,常可见腹部搏动性肿块,偶闻及杂音。

2.腹腔内出血症状 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出现急腹症症状,称之为“腹腔内中风”。出血量大,可发生休克症状。

术前临床诊断仍然比较困难。瘤体破裂前大多没有症状,少数可有上腹部不适,常常在腹腔内出血出现急症时才考虑到内脏动脉瘤存在可能。破裂时可出现非特异性腹痛,CT和MRA也能显示肠系膜血肿,间接提示肠系膜动脉瘤的出血。主动脉造影是确诊肠系膜动脉瘤最可靠的方法。

肠系膜动脉瘤的诊断

肠系膜动脉瘤的检查化验

1.CT扫描和MRA检查 能显示肠系膜血肿,间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出血。SCTA及MRA近年来较广泛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主动脉造影 是确定肠系膜动脉瘤的可靠方法。除可了解其形态、部位、大小、范围等,还可了解动脉瘤的血供及与内脏的关系,并对已有破裂出血的患者明确其出血原因。

肠系膜动脉瘤的鉴别诊断

术前临床诊断仍然比较困难。瘤体破裂前大多没有症状,少数可有上腹部不适,常常在腹腔内出血出现急症时才考虑到内脏动脉瘤存在可能。破裂时可出现非特异性腹痛CT和MRA也能显示肠系膜血肿,间接提示肠系膜动脉瘤出血主动脉造影是确诊肠系膜动脉瘤最可靠的方法。

肠系膜动脉瘤的并发症

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病死率75%。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肠系膜动脉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肠系膜动脉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