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检查
目录
名称
胸部CT检查
概述
胸部所具有的良好自然对比,使许多病变能通过普通X线检查而得到诊断。因此,普通X线检查在胸部病变的诊断上用处十分广泛,而CT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但CT所具有的密度分辨率高以及断面成像,无重叠干扰等优点,对普通X线检查有一定诊断难度的纵隔病变、肺内微小病变以及对胸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有着特殊价值。因此,CT已成为胸部某些病变诊断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胸部CT检查的适应证
胸部CT检查适用于:
①常规X线检查发现病变需进一步定性或定位者,如肺或纵隔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密度特点、准确部位及与周结构的关系;肺癌有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增大的肺门是血管抑或肿大淋巴结等。
②临床上有痰细胞学阳性,肺功能异常等表现,高度疑诊为胸部病变,但常规X线检查阴性者。CT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或位于纵隔旁、心脏后、横膈周围以及胸膜下等区域的隐匿病灶。
③导向穿刺活检及某些介入治疗的定位。
胸部CT检查的禁忌证
无特殊禁忌。
准备
1.应向病人介绍该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取得病人配合。
2.应首先检查胸片。
方法
1.体位、呼吸
常规取仰卧位,双臂上举于头两侧。扫描时需屏住呼吸,以避免呼吸活动造成的伪影,一般取深吸气末闭气。为了使每次扫描时间均在同一呼吸时相进行,扫描前需训练患者掌握呼吸深度,取得病人的良好配合。有时为了避开背部肺组织内血液坠积效应的影响以显示病灶,或为了了解胸水的流动性,鉴别包裹性积液,可改用俯卧位检查。
2.扫描范围、层厚及层间隔的选择
扫描的范围常规包括肺尖至肺底,以免遗漏病变,一般采用10mm层厚和10mm层距的连续扫描。对肺门部或肺内较小病灶可采用5mm或更薄的层厚。层厚及层距均为相同厚度的扫描理论上不会遗漏检查组织,但如病人呼吸深度掌握不好,可造成扫描层面的不连续而致遗漏检查范围。螺旋CT的容积扫描可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一般用层厚和每秒进层床速均为10mm的条件扫描(即pitch=1)。图像重建时,相邻层面可根据需要而彼此部分重叠,这样既可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也可避免遗漏病变。
高分辨率CT(HRCT)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胸部X线检查的运用中受到广泛重视。由于它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因此主要用于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达到肺高分辨CT应具有的基本技术条件是:薄层扫描,层厚1mm~1.5mm;使用高空间分辨算法(骨重建算法);运用512×512的矩阵,同时用高kV和高mA以减少图像噪声。HRCT扫描的范围应根据临床需要而定。对常规CT发现的局灶病变,如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等,可在病灶处另加扫3~4层HRCT,层距3mm~5mm或1cm,以显示病灶的细节。弥漫性肺部疾患应从主动脉弓平面至右膈上,以1mm~1.5mm层厚,3cm~4cm的层距扫描,这样可以显示上、中、下肺野的病变。
3.扫描时间
应采用短时间扫描,一般为2s~4s,新型CT机扫描时间可缩短至1s或更短。螺旋CT的扫描时间与设置的扫描范围有关。如病人肺功能较好,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胸部的扫描。如病人不能屏气足够长的时间,可将胸部扫描范围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次屏气完成检查。但需要注意,所设置的两次扫描范围应有部分重叠,以避免两次屏气时因呼吸深浅度不一致而造成检查部位的遗漏。
4.造影检查
造影增强的目的是增加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因胸部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故一般不需造影增强,但对于显示胸部的血管性病变,鉴别纵隔内肿块或增大淋巴结与大血管,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以及显示合并肺不张的肿块的大小、范围,则可用造影增强检查。一般采用静脉团注法(bolus injection),也可用快速静脉滴注法,能取得较好的增强效果。
5.窗技术
由于构成胸部的组织复杂,CT值的范围较宽,肺组织与胸壁、纵隔的密度差较大,因此需用两种不同的窗宽窗位分别观察肺野和纵隔,即肺窗和纵隔窗。肺窗的窗宽常用1000Hu~1500Hu,窗位-400Hu~-700Hu,适于显示肺实质。纵隔窗所用的窗宽为300Hu~500Hu,窗位为30Hu~60Hu,适于显示纵隔内结构。高分辨CT一般采用肺窗。
注意事项
1.胸部CT检查要训练患者呼吸,扫描时屏气,防止伪影产生。
2.有些病例如肺部肿块性病变,纵膈肺门病变要给予强化扫描帮助诊断。
3.增强检查前4个小时患者禁饮食,增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防过敏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