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反射消失
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通常称为腱反射。用正常的阈上刺激,不能诱发应出现的腱反射。通常表明反射弧被阻断,除暂时性消失外,多表明有器质性病变。
腱反射消失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2.对症治疗: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可使用退热止痛剂、镇静剂;湿热敷每次-30分钟,每2-4小时1次;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二)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避免瘫痪肢体受压或外伤,将瘫痪的肢体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2.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饮食及大量水分。3.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每日剂量:1岁mg,2-3岁mg,4-7岁mg,8-12岁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1次口服;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1mg/kg,肌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
(三)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体温退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及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行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主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腱反射消失的原因
见于该反射弧病损,脊髓灰质炎病因:病毒从咽部或肠壁进入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则形成隐性感染;如果免疫应答未能将局部病毒清除,病毒可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病毒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则形成顿挫型感染;病毒侵入神经系统,轻者不发生瘫痪,称无瘫痪型;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在此期间,一些因素如劳累、感染、局部刺激(如外伤、肌内注射)、手术及预防接种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使病情加重,并可促进瘫痪的发生。
腱反射消失的诊断
检查腱反射时应将被检查的肢体充分暴露,两侧对比。若发现一侧腱反射明显减低且程度相差悬殊,即为腱反射减弱。如果两侧腱反射都减低,而且程度近似,则容易出现反射疲劳的一侧肢体为腱反射减弱。如果检查时发现腱反射不能引出,应注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用加强法反复多次检查,通过加强法或变换体位等方法仍不能引出腱反射时,即为腱反射消失。检查时,注意被检查的部位有无外伤、瘢痕、关节畸形、挛缩、炎症等变化。局部有这些变化可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腱反射消失的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
1.脊髓灰质炎:(1)发病早期:多有发热;(2)瘫痪肢体:不对称弛缓性瘫痪,且近端重于远端;(3)感觉过敏:有;(4)感觉障碍:无;(5)早期脑脊液变:呈细胞蛋白分离;(6)遗留后遗症:多有;
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1)发病早期:很少有发热;(2)瘫痪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且远端重于近端;(3)感觉过敏:无(4)感觉障碍:有;(5)早期脑脊液变:呈蛋白细胞分离;(6)遗留后遗症:多无;
(二)周围神经炎:臀部注射时位置不当、维生素C缺乏、白喉后神经病变等引起的瘫痪可根据病史、感觉检查和有关临床特征鉴别。
(三)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较少见,常有家族史及周期性发作史,瘫痪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呈对称性,发作时血钾降低,补钾后迅速恢复。
(四)假性瘫痪:婴儿如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折、骨髓炎、骨膜下血肿时可见假性瘫痪。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经X线检查容易确诊。
检查腱反射时应将被检查的肢体充分暴露,两侧对比。若发现一侧腱反射明显减低且程度相差悬殊,即为腱反射减弱。如果两侧腱反射都减低,而且程度近似,则容易出现反射疲劳的一侧肢体为腱反射减弱。如果检查时发现腱反射不能引出,应注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用加强法反复多次检查,通过加强法或变换体位等方法仍不能引出腱反射时,即为腱反射消失。检查时,注意被检查的部位有无外伤、瘢痕、关节畸形、挛缩、炎症等变化。局部有这些变化可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参看
- 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
- [[小儿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障碍综合征]]
- 小儿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
-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 多发性肌炎
-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
-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 小儿脊柱裂
- 小儿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 小儿急性偏瘫
- 脊髓内出血
- 先天性肌缺如
- 沃纳综合征
- 肝性卟啉病
- 类固醇肌病
- 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征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
- 小儿周期性高血钾性麻痹
-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 小儿格林巴利综合症
-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
- 共济失调
- 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
- 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糖代谢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 小儿周期性低血钾性麻痹
-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
- 小儿加压素分泌过多综合征
- 小儿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
- 小儿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
- 高钙血症
- 遗传性共济失调
-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
- 脊髓灰质炎
- 下肢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