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唇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腺性唇炎(glandularis cheilitis)又称口唇黏液腺炎(myxadenitis labiaris)。是唇部黏液腺增生疾病,伴有导管扩张和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易继发感染。本病与中医茧唇”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载:“唇上起白皮小泡,渐渐肿大如蚕茧,或唇下肿如黑枣,燥裂痒痛,皆七情火动伤血”。

腺性唇炎的中医治疗

中药疗法:初起的红肿糜烂渗出者多属“风湿热证”,方用“荆防清热汤”。以反复脱屑、干燥为主者,可“养阴清热养血润燥”,可用“养阴清热解毒祛风汤”、“治瘊汤”、“六味地黄丸”或“当归丸”等。

腺性唇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有遗传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

后天性:可由刺激引起,如吹号等。或可由牙膏、漱口水、吸烟、口腔卫生不良等引起。日照和精神因素也可致本病。

(二)发病机制

以上病因可至小唾液腺的堵塞和(或)感染而致唇部肿大和形成结节

腺性唇炎的症状

分类与临床表现

单纯型腺性唇炎:最常见,其唾液腺增生导管扩张而无炎症反应。特征性表现为唇部有数个到数十个~4mm大的黄色小结节,中央下凹,管口扩张,可挤出黏液样物质。唇黏膜潮湿、结痂、肥厚。唇部增大,可达正常人的2~3倍,若伴继发感染可发展成化脓性病变。

浅表化脓型腺性唇炎:又称Baelz病,本型只侵及导管而唾液腺本身无影响。唇部肿胀疼痛、质较硬,伴浅表性溃疡,表面结痂,痂下有脓性分泌物,去痂皮后,露出红色潮湿基底部,挤压时可排出微混或脓性液体。进入慢性阶段后,黏膜表面可呈白斑病样改变。

深部化脓性腺唇炎:可累及唾液腺及腺管,为唇部感染伴有脓肿和瘘管形成,脓肿反复发作与瘢痕交互存在,经过缓慢。挤压唇部可排出脓性液体,唇部增大,自觉疼痛和不适。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有报道40岁以上的本型唇炎,经久不愈时,可发生恶变。

下唇部肿胀,唇红多个黄色结节,并伴黏液腺的炎症性改变。

腺性唇炎的诊断

腺性唇炎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正常人的口唇唾液腺导管开口于黏膜部,其与外界接触的唇红部缺如或数目很少,而本病中,唇红部唾液腺增生,腺口扩张、分泌,即异位性增生。主要病理改变为:早期为腺组织增生,腺管扩张,而炎症是一个继发过程。在唇红边缘及其邻近黏膜可见增大的唾液腺,其导管扩张。内含嗜伊红性涎黏蛋白物质。表皮不规则增生,伴有海绵形成,棘层肥厚,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或呈肉芽肿性改变,有的部位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腺性唇炎的鉴别诊断

需与光化性唇炎剥脱性唇炎鳞癌鉴别。

腺性唇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寻找及去除可疑病因。口服10%碘化钾溶液10ml,每天3次,1~2个月后可有效。

局部用和缓消炎软膏或油剂,如:皮质类固醇软膏、松柄碘擦剂,清凉软膏或用10%金银花溶液湿敷。有皲裂者亦可涂2%硝酸银溶液,鳞屑多时外用蛋黄油、甘草油等。  (二)预后

有报道40岁以上的本型唇炎,经久不愈时,可发生恶变。 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腺性唇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腺性唇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