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膨出
目录
治疗方案
无症状者不需作何处理。对有症状者可对症治疗。如由于出现胃扭转而引起的严重消化道症状,可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反复合并呼吸道症状,损害肺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将薄弱膈肌部分重迭联合,对于新生儿和婴儿如因膈膨出合并严重呼吸困难亦应急诊手术。
疾病别名
疾病代码
ICD:J98.6
疾病分类
呼吸内科
疾病概述
膈膨出是由于肌肉纤维不同程度的麻痹,发育不全或膈萎缩,造成膈肌全部或部分膈不正常的抬高。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而成人与儿童膈膨出症状则不尽相同。成人膈膨出症状多为下咽困难,上腹牵拉感或上腹胀痛,上腹烧灼感和嗳气。
疾病描述
膈膨出是由于肌肉纤维不同程度的麻痹,发育不全或膈萎缩,造成膈肌全部或部分膈不正常的抬高。膈膨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规胸部透视成人发现率约为1/万。因膈下病变或膈上病变以及急性损伤造成的膈肌位置改变,不属于膈膨出的范畴。
症状体征
双侧膈膨出较罕见,多见于左侧,而部分性膈膨出则多见于右侧,多数膈肌膨出者无症状,仅在X 线检查时才被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而成人与儿童膈膨出症状则不尽相同。成人膈膨出症状多为下咽困难,上腹牵拉感或上腹胀痛,上腹烧灼感和嗳气。且在平卧,或饱食后胃肠道症状加重,改侧卧位时可缓解。呼吸道症状则有活动时感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喘鸣等。儿童患完全性膈膨出时可引起呼吸困难,一般无发绀,平时易患支气管炎及肺部感染部分患儿可出现胸痛和肠道症状,如食欲不佳或间歇性肠梗阻等。体征膈膨出时可发现患侧胸壁呼吸运动受限,叩诊为浊音,无肺泡呼吸音,但可能听到肠鸣音,重者纵隔可向对侧移位,当膈完全膨出高位时可有深吸气时患侧下胸过度伸展,被称为Horner 征。腹扁平,肝脾常不易触及。
疾病病因
膈肌膨出是指一侧或双侧膈肌部分或全部发育异常。膈肌纤维萎缩、缺如、膈肌变薄呈膜状,膨出部分为菲薄的纤维组织和肌纤维薄膜。
病理生理
该病由于膈肌发育不全或膈肌萎缩,使各级呈薄膜状,张力降低,因腹腔压力高于胸腔压力,造成膈肌异常抬高成为膈膨出。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如X 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升高,可升到第叁、四前肋间隙高度,膈下紧贴胃泡,膈肌厚度明显变薄,胸透可见患侧膈肌活动受限或消失,有时可见矛盾运动,尤其是后天性膈膨出者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如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可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膈膨出主要靠X 线检查作出诊断,胸部X 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升高,可升到第叁、四前肋间隙高度,膈下紧贴胃泡,膈肌厚度明显变薄,胸透可见患侧膈肌活动受限或消失,有时可见矛盾运动,尤其是后天性膈膨出者更为明显。心脏可向健侧移位,并可随首呼吸发生轻度来回摆动,即在吸气时摆向健侧,呼气时又返向患侧。左侧膈膨出时有的病人可因胃体随上升的膈肌上行而发生胃扭转,由于胃体部翻转到胃底上方,胃大弯紧贴于升高的模膈下方,其曲度延长,小弯显着缩短,胃底倒置,膈下的胃泡气影则上升到胃体部,在直立前后位检查时胃底与胃体影重迭,可显示两个液平面,在右前斜位形成两个囊袋,呈倒置“U”字形,在侧位检查时,两个液平面在前方者属于幽门窦,在后方者侧位于胃底内。
鉴别诊断
1.膈疝 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腹腔内脏器通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形成。胸透时亦可见膈肌局部隆起,但于膈上隆起部分可见胃囊或肠腔的空腔影,运用气腹技术检查则可见患者直立位时气体升入胸腔内,即在膈上的疝囊内,而膈膨出则见气体在膈下,胃肠道造影或钡灌肠则更能清楚的看到升高的胃或结肠与膈肌的关系。
2.肺底积液 肺底积液病人于X 线检查时常可见患侧“膈肌抬高”影,一般在改变体位胸透或行B 超检查后即可区分。
3.横膈肿瘤 极少见,多无特异症状。X 线检查可见膈肌上面显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可随膈肌运动而上下移动,其形态和大小不随呼吸而改变,诊断性气腹有助于诊断。
并发症
并发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
预后及预防
预后:手术治疗疗效满意预后良好。老年患者反复合并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
预防:目前尚无资料。
流行病学
膈膨出于各年龄组均可发现,但成人常规透视发现率约占1/万,可为膈肌局部膨出,也可为全膈膨出,左侧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