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在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自我评价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的发展(development of self-evaluation)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评价能力产生于学龄前期。学前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听到成人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并从这些评价中获得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体验,进而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才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学前后期和小学初期儿童自我评价能力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依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从比较笼统地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道德评价往往带有较多的情绪色彩。小学三、四年级是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飞跃时期,从注重行为效果的评价过渡到注重行为动机的评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成人评价的影响。初中学生对别人和自己的评价逐渐转向内部世界,开始更自觉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他们越来越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先是把同龄人的评价与成年人的评价等同看待,后来就表现得更重视同龄人的评价;对别人和自己的道德评价还不够全面和稳定,往往流于片面和易变。青年期是自我评价逐渐接近成熟的时期。青年学生一般能够从具体行动概括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对自己的智力和个性特征作出较全面和稳定的评价。

自我评价稳定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稳定性的发展(development of stability in self-evaluation)

一般来说,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小学三年级以前稳定性较差,中学以后稳定性较高。儿童一方面通过周围的人对自我评价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自己活动结果的认识,越来越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使主观评价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提高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自我评价批判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批判性的发展(development of criticalness in self- evaluation)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指的是自我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在评价别人和自己的时候,常常局限于对一些具体行为的评价。同时,由于自我评价原则性尚未形成,他们的评价又是易变的。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随着道德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儿童逐渐学会较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后进一步抓住主要的优缺点。初中学生将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品质。初中三年级以后,自我评价的深刻性和概括性都发生质的变化。自我评价批判性的水平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很大关系。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儿童和少年较早地全面深刻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

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in self- evaluation)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相对于自我评价的依附性而言的。学龄前初期儿童的自我评价以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为依据。独立性的自我评价萌发于学前后期。从学前后期到学龄初期,儿童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成人的评价,但他们已有了对自己行为的一些独立看法。当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不公正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以至"抗议"。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明显发展,儿童之间的相互不约而同影响也逐步增强,他们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从而能够独立地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儿童独立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面不断提高,到初中三年级以后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基本上不再依附于别人。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自我评价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自我评价》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