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其味甘,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杀虫的功效,可治疗热结便秘、烦燥惊痫、小儿疳积等病症。
药性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临床应用
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常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疏经》)。
2、烦燥惊痫。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栀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芦荟丸(《医学六书》)。
3、小儿疳积。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证,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医宗金鉴》)。 此外,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炮制
拣去杂质,斫成小块。
鉴别
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2、《海药本草》:"主小儿诸疳热。"
3、《开宝本草》:"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
4、《本草图经》:"治湿痒,搔之有黄汁者;又治匿齿。"
5、《得配本草》:"散瘰疬,治惊痫,利水除肿。"
6、《本草再新》:"治肝火,镇肝风,清心热,解心烦,止渴生津,聪耳明目,消牙肿,解火毒。"
7、《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药,有健胃通经之效。"
附方
1、治大便不通:臭芦荟(研细)七钱,朱砂(研如飞面)五钱。滴好酒和丸,每服三钱,酒吞。(《本草经疏》)
2、治小儿急惊风:芦荟、胆星、天竺黄、雄黄各一钱。共为末,甘草汤和丸,如弹子大。每遇此证,用灯芯汤化服一丸。(《本草切要》)
3、治大人小儿五种癫痫:芦荟三钱,生半夏一两(切碎,姜汁拌炒),白术一两(酒炒),甘草五钱(炒)。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钱五分,姜汤送下。(《本草切要》)
4、治小儿脾疳:芦荟、使君子。以上各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二钱。(《儒门事亲》)
5、治五种臌胀:芦荟、蟾酥各三钱(酒一盏,浸一日,蒸化如膏)。以生半夏为末二两,巴霜三分,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淡姜汤早晚吞下。忌盐、糖百日。(《本草切要》)
6、治痔瘘胀痛、血水淋漓:芦荟数分,白酒磨化,和冰片二、三厘,调搽。(《本草切要》)
7、治匿齿:芦荟四分,杵末,先以盐揩齿令洗净,然后敷少末于上。(《海上集验方》)
8、湿癣。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擦干后敷上药末,有奇效。
9、小儿脾疳。用芦荟、使君子,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米汤送下。
10、虫牙。用芦荟研末敷上。
别名
卢会(《药性论》),讷会(《本草拾遗》),象胆、奴会(《开宝本草》),劳伟(《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及好望角芦荟A.ferox Miller.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前者主产于非洲北部及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称老芦荟,质量较好。后者主产于非洲南部地区,药材称新芦荟。
出处
《药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