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Manjinzi.jpg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药性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目赤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祛风明目药同用。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人参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药同用,还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此外,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

煎服,5~9g。

使用注意

胃虚者慎服。

炮制

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鉴别

Manjinzi1.png

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 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各家论述

1、《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2、《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

3、《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4、《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

5、《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6、《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7、王好古:"搜肝风。"

8、《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9、《广西中药志》:"治胃痛。"

10、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附方

1、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千金方》)

2、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3、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别名

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单叶蔓荆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蔓荆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蔓荆子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蔓荆子》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