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肖斌-3.jpg
偏头痛.jpg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中医认为,偏头痛多因外感风邪火郁结所致。

目录

病因

西医病因

激素变化和药物作用

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偏头痛发作的频度。月经偏头痛常见的触发或加重因素(“周期性头痛”)。妊娠,性交可触发偏头痛发作(“性交性头痛”)。 某些易感个体服用硝苯地平(心痛定),异山梨酯(消心痛)或硝酸甘油后可出现典型的偏头痛发作。

天气变化、食物添加剂和饮料

特别是天气转热,多云或天气潮湿。最常见者是酒精性饮料,如某些红葡萄酒。奶制品,奶酪,特别是硬奶酪、咖啡、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汤,热狗。某些水果,如柑橘类水果、巧克力(“巧克力性头痛”)。某些蔬菜、酵母、人工甜食、发酵的腌制品:如泡菜、味精。

运动

头部的微小运动可诱发偏头痛发作或使之加重,有些患者因惧怕乘车引起偏头痛发作而不敢乘车。踢足球的人以头顶球可诱发头痛(“足球运动员偏头痛”)。爬楼梯上楼可出现偏头痛。

1.睡眠过多或过少。

2.一顿饭漏吃或后延。

3.抽烟或置身于烟中。

4.闪光,灯光过强。

5.紧张,生气,情绪低落,哭泣(“哭泣性头痛”),很多女性逛商场或到人多的场合可致偏头痛发作。国外有人骑马时尽管拥挤不到1min,也可使偏头痛加重。

在激发因素中,数量,联合作用及个体差异尚应考虑,如对于敏感个体,吃一片橘子可能不致引起头痛,而吃数枚橘子则可引起头痛,有些情况下,吃数枚橘子也不引起头痛发作,但如同时有月经的影响,这种联合作用就可引起偏头痛发作,有的个体在商场中呆一会儿即出现发作,而有的个体仅于商场中久待才出现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尚有很多改善因素,有人于偏头痛发作时静躺片刻,即可使头痛缓解,有人于光线较暗淡的房间闭目而使头痛缓解,有人于头痛发作时喜以双手压迫双颞侧,以期使头痛缓解,有人通过冷水洗头使头痛得以缓解,妇女绝经后及妊娠3个月后偏头痛趋于缓解。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偏头痛多因肝虚阳偏亢、热等所致。前人又有偏左属血虚,偏右属湿与热之说,然亦不宜拘执。

预防

日常预防

1.少碰香肠、热狗和代糖食品,少喝红酒,咖啡。

2.谨慎使用止痛药、感冒糖浆。

3.补充维他命B2,镁。

4.营造安静的环境。

5.学会减压,规律运动,勤做肩颈运动,睡眠规律,拒绝晨昏颠倒。

6.吃鱼防头疼。

7.善用热敷和冰袋。

8.月经期多喝水。

9.小心香水和众多清洁剂。

10.小心使用避孕药。

11.注意气侯的影响,风、燥、湿热、暴风雨,明亮耀眼的阳光,寒冷、雷声等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注意避风寒,保暖,不要暴晒淋雨,防止诱发致病。

药物预防

1.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

2.组胺受体阻断剂:赛庚啶

3.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苯噻啶

4.钙通道阻滞药:氟桂利嗪

5.其他药物:丙戊酸卡马西平可乐定苯乙肼阿米替林等。

常见症状

症状

女性占2/3以上,10岁前、20岁前、40岁前发病分别为25%,55%,90%。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伴前驱症状,如呕吐畏光、畏声、抑郁或倦怠等,10%的患者有视觉或其他先兆。发作频度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有持续性发作病例。

Saper在描述偏头痛发作时将其分为5期来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这五期并非每次发作所必备的,有的患者可能只表现其中的数期,大多数患者的发作表现为2期或2期以上,有的仅表现其中的一期。另一方面,每期特征可以存在很大不同,同一个体的发作也可不同。

前躯期

60%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开始前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前躯症状。前躯症状并非先兆,不论是有先兆偏头痛还是无先兆偏头痛均可出现前躯症状。可表现为精神、心理改变,如精神抑郁、疲乏无力、懒散、昏昏欲睡,也可情绪激动。易激惹、焦虑、心烦或欣快感等。尚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发冷、厌食或明显的饥饿感、口渴、尿少、尿频、排尿费力、打哈欠、颈项发硬、恶心、肠蠕动增加、腹痛腹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对气味过度敏感等。不同患者前躯症状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每例患者每次发作的前躯症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前躯症状可在前躯期出现,也可于头痛发作中、甚至持续到头痛发作后成为后续症状。

先兆

约有20%的偏头痛患者出现先兆症状。先兆多为局灶性神经症状,偶为全面性神经功能障碍。典型的先兆应符合下列4条特征中的3条,即:重复出现,逐渐发展、持续时间不多于lh,并跟随出现头痛。大多数病例先兆持续5~20min。极少数情况下先兆可突然发作,也有的患者于头痛期间出现先兆性症状。尚有伴迁延性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不仅始于头痛之前,尚可持续到头痛后数小时至7天。

先兆可为视觉性的、运动性的、感觉性的,也可表现为脑干或小脑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先兆为视觉性先兆,约占先兆的90%。如闪电、暗点、单眼黑矇、双眼黑矇、视物变形、视野外空白等。闪光可为锯齿样或闪电样闪光、城垛样闪光。视网膜动脉型偏头痛患者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偶可见樱红色黄斑。仅次于视觉现象的常见先兆为麻痹。典型的是影响一侧手和面部,也可出现偏瘫。如果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数十分钟后出现对侧或同侧头痛,多在儿童期发病。这称为偏瘫型偏头痛。

偏头痛先兆可不伴头痛出现,称为偏头痛等位症。多见于儿童偏头痛。有时见于中年以后,先兆可为偏头痛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头痛很轻或无头痛。也可与头痛发作交替出现,可表现为闪光、暗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复发性眩晕、偏瘫、偏身麻木及精神心理改变。如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前庭性梅尼埃病、成人良性复发性眩晕。有跟踪研究显示,为数不少的以往诊断为梅尼埃病的患者,其症状大多数与偏头痛有关。有报道描述了一组成人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年龄在7~55岁之间,晨起发病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晕恶心呕吐及大汗,持续数分钟至3~4天不等。发作开始及末期表现为位置性眩晕,发作期间无听觉症状。发作间期几乎所有患者均无症状,这些患者眩晕发作与偏头痛有着几个共同的特征,包括可因酒精、睡眠不足、情绪紧张造成及加重,女性多发,常见于经期。

头痛期

头痛可出现于围绕头或颈部的任何部位,可位颞侧、额部、眶部。多为单侧痛,也可为双侧痛,甚至发展为全头痛,其中单侧痛者约占2/3。头痛性质往往为搏动性痛,但也有的患者描述为钻痛。疼痛程度往往为中、重度痛,甚至难以忍受。往往是晨起后发病,逐渐发展,达高峰后逐渐缓解。也有的患者于下午或晚上起病,成人头痛大多历时4h~3天,而儿童头痛多历时2h~2天。尚有持续时间更长者,可持续数周。有人将发作持续3天以上的偏头痛称为偏头痛持续状态。

头痛期间不少患者伴随出现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畏光、畏声等,喜独居。恶心为最常见伴随症状,达一半以上,且常为中、重度恶心。恶心可先于头痛发作,也可于头痛发作中或发作后出现。近一半的患者出现呕吐,有些患者的经验是呕吐后发作即明显缓解。其他自主功能障碍也可出现,如尿频、排尿障碍、鼻塞、心慌、高血压、低血压、甚至可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累及脑干或小脑者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听力下降、耳鸣、意识障碍。

头痛终末期

期为头痛开始减轻至最终停止这一阶段。

后续症状期

数不少的患者于头痛缓解后出现一系列后续症状。表现怠倦、困钝、昏昏欲睡。有的感精疲力竭、饥饿感或厌食、多尿、头皮压痛、肌肉酸痛。也可出现精神心理改变,如烦躁、易怒、心境高涨或情绪低落、少语、少动等。

小儿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儿童偏头痛是儿童期头痛的常见类型。儿童偏头痛与成人偏头痛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性别方面,发生于青春期以前的偏头痛,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等,而成人期偏头痛,女性比例大大增加,约为男性的3倍。

儿童偏头痛的诱发及加重因素有很多与成人偏头痛一致,如劳累和情绪紧张可诱发或加重头痛,为数不少的儿童可因运动而诱发头痛,儿童偏头痛患者可有睡眠障碍,而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发热性疾病在儿童比成人更易使头痛加重。

在症状方面,儿童偏头痛与成人偏头痛亦有区别。儿童偏头痛持续时间常较成人短。偏瘫型偏头痛多在儿童期发病,成年期停止,偏瘫发作可从一侧到另一侧,这种类型的偏头痛常较难控制。反复的偏瘫发作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并可出现病理征,也可造成认知障碍。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在儿童也比成人常见,表现闪光、暗点、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也可出现脑干、小脑及耳症状,如眩晕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在儿童出现意识恍惚者比成人多,尚可出现跌倒发作。有些偏头痛儿童尚可仅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而无头痛发作。一个平时表现完全正常的儿童可突然恐惧、大叫、面色苍白、大汗、步态蹒跚、眩晕、旋转感,并出现眼球震颤,数分钟后可完全缓解,恢复如常,称之为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属于一种偏头痛等位症。这种眩晕发作典型地始于4岁以前,可每天数次发作,其后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多数于7~8岁以后不再发作。与成人不同,儿童偏头痛的前躯症状常为腹痛,有时可无偏头痛发作而代之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称为腹型偏头痛等位症。在偏头痛的伴随症状中,儿童偏头痛出现呕吐较成人更加常见。

妊娠合并偏头痛

在妊娠期大约有15%的偏头痛是首次发作,且多发生于妊娠前3个月,此时激素水平已处于上升阶段。约60%患者有家族史,但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

旧称普通型偏头痛,最常见,是青春期前儿童最常见的头痛发作形式。

主要表现:头痛前没有明确的先兆,但常有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嗜睡、疲劳、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70%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发作部位:常为双侧额或颞部疼痛,大约一半患儿头痛性质为搏动性,头痛程度比经典型偏头痛轻。

发作时间:持续时间0.5~2h。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头痛开始或头痛不久出现头痛对侧肢体瘫痪,可伴有瘫痪肢体麻木,持续时间长时可致瘫痪肢体抽搐。偏瘫一般较轻,持续数小时至1~2天,重者可达数天,一般均能完全恢复。可分两类:家族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性可表现为经典型、普通型和偏瘫型偏头痛的交替发作。

多见于儿童(女孩多于男孩)或年轻女性。有明确的起源于双侧枕叶或脑干的各种先兆症状,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矇等;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等。

多在12岁以前发病,有时见于婴幼儿。眼眶部疼痛伴有动眼神经完全性或不全性麻痹,部分病例同时累及滑车和展神经,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肌瘫痪可在头痛前或后或同时发生,以上眼睑外翻最常见,重者眼外肌全部瘫痪,伴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眼肌瘫痪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即过去所称的偏头痛等位症,是指临床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而当时头痛只是次要症状,甚至不出现头痛的一组综合征。特点是周期性发作,与偏头痛发作有相似的间歇期及相同的诱发因素,应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有效。主要包括良性阵发性眩晕,周期性呕吐(再发性呕吐),腹型偏头痛综合征,交替性偏瘫,阵发性斜颈等。

偏头痛的诊断应根据详细的病史做出,特别是头痛的性质及相关的症状非常重要。如头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体征、既往发作的病史、诱发或加重因素等。

对偏头痛患者应进行细致的一般内科查体及神经科检查,以除外症状与偏头痛有重叠、类似或同时存在的情况。诊断偏头痛虽然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但有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如血、尿、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特别是中年或老年期出现的头痛,更应排除器质性病变。当出现严重的先兆或先兆时间延长时,有学者建议行颅脑CT或MRI检查。也有学者提议当偏头痛发作每月超过2次时,应警惕偏头痛的原因。

中医分型症状

瘀血阻络型

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见到;多为病程日久患者,头痛反复,痛如锥刺,或左或右,固定不移,经久不愈,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夹血块,唇舌紫暗或见瘀斑,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气血不足型

多见于缓解期,患者多为脑力劳动,饮食作息无常。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遇劳加重,心悸,食少纳呆,夜眠易醒或多梦,神疲乏力,或自汗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风痰上扰型

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不遂、劳逸过度或饮食不节等诱发。头痛突然出现,起止无常,头部昏痛或胀痛,头重如裹,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口淡食少;或口中黏腻,口苦,大便不爽;舌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寒凝肝脉型

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感受寒邪诱发,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舌质淡暗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

肝阳上亢型

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等诱发。头痛常于大怒或劳累后突然出现,一侧尤甚或两侧跳痛或胀痛;伴头晕或目眩,常波及巅顶,颜面潮红,眼目抽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口干口苦,尿赤,便秘;舌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肝肾亏虚型

多见于缓解期,头痛隐隐且空,每兼眩晕,时轻时重,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视物模糊,耳鸣少寐,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临床检查

脑电图检查

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

脑血流图检查

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脑血管造影检查

原则上偏头痛病人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无疑,偏头痛病人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脑脊液检查

偏头痛病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增高。

免疫学检查

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可较正常人偏高。

血小板机能检查

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可升高。

诊断鉴别

紧张型头痛

又称肌收缩型头痛。其临床特点是: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患者常述犹如戴着一个帽子。头痛常呈持续性,可时轻时重。多有头皮、颈部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多有额、颈部肌肉紧张。多少伴有恶心呕吐

丛集性头痛

又称组胺性头痛,Horton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与偏头痛不同,头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侧眶部、球后和额颞部。发病时间常在夜间,并使患者痛醒。发病时间固定,起病突然而无先兆,开始可为一侧鼻部烧灼感或球后压迫感,继之出现特定部位的疼痛,常疼痛难忍,并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鼻塞。为数不少的患者出现Horner征,可出现畏光,不伴恶心呕吐。诱因可为发作群集期饮酒、兴奋或服用扩血管药引起。发病年龄常较偏头痛晚,平均25岁,男女之比约4∶1。罕见家族史。

痛性眼肌麻痹

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以头痛和眼肌麻痹为特征,涉及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的炎性疾病。病因可为颅内颈内动脉的非特异性炎症,也可能涉及海绵窦。常表现为球后及眶周的顽固性胀痛、刺痛,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复视,并可有第Ⅲ、Ⅳ、Ⅵ脑神经受累表现,间隔数月数年后复发,需行血管造影以排除颈内动脉瘤。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颅内占位所致头痛

占位早期,头痛可为间断性或晨起为重,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成为持续性头痛,进行性加重,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并可出现局灶症状与体征,如精神改变、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抽搐、偏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典型者鉴别不难。但需注意,也有表现为十几年的偏头痛,最后被确诊为巨大血管瘤者。

血管性头痛

高血压低血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均可有偏头痛样头痛, 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经体征,癫痫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颅脑CT、MRI及DSA可显示病变。

偏头痛性梗死

极个别情况,偏头痛可继发缺血性卒中,偏头痛渐进性病程和自发消退2个特点可与脑卒中区别。

并发症

恶心为最常见伴随症状,达一半以上,且常为中、重度恶心。恶心可先于头痛发作,也可于头痛发作中或发作后出现。近一半的患者出现呕吐,有些患者的经验是呕吐后发作即明显缓解。不少患者还可出现视物不清、畏光畏声及其他自主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障碍、鼻塞、心慌、高血压、低血压、甚至可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累及脑干或小脑者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听力下降、耳鸣、意识障碍等。

头痛缓解后可出现怠倦、昏昏欲睡。有的感精疲力竭、饥饿感或厌食多尿、头皮压痛、肌肉酸痛。也可出现精神心理改变,如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少语、少动等。

此外,还可引起以下几种并发症:

慢性偏头痛

偏头痛每月头痛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并排除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可考虑为慢性偏头痛。

偏头痛持续状态

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而且疼痛程度较严重,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无梗死的持续先兆

指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以上,多为双侧性。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须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偏头痛性梗死

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梗死

偏头痛诱发的痫样发作

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且性发作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

治疗

西医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使患者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发作期的治疗

临床治疗偏头痛时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可采用阶梯法、分层选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轻中度头痛

单用NSAIs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确诊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但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则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

中重度头痛

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并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①麦角类制剂:为5-HT1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药物有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DHE),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

②曲普坦类:为5-HT1B/1D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可能通过收缩脑血管、抑制周围神经和“三叉神经颈复合体”二级神经元的神经痛觉传递,进而发挥止痛作用。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阿莫曲普坦。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以上两类药物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另外,如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则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近年来发展起来的CGRP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特异性药物。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偏头痛突出的伴随症状,也是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用止吐剂(如甲氧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是必要的,对于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奋乃静氯丙嗪。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适用于:

①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②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

③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

临床用于偏头痛预防的药物包括:

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②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

③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托吡酯、加巴喷丁。

④抗抑郁药,如阿米特林、丙米嗪、氟西汀。

⑤5-HT受体拮抗剂,如苯噻啶。其中,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和丙戊酸三种在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预防性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可选用另一种药物。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瘀血阻络型

【症状】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见到;多为病程日久患者,头痛反复,痛如锥刺,或左或右,固定不移,经久不愈,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夹血块,唇舌紫暗或见瘀斑,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中成药】①大川芎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②天舒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③血府逐瘀胶囊,口服,1次6粒,1日2次。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9g,赤芍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20g,白芷10g,醋柴胡9g,醋延胡索15g,郁金15g,石菖蒲15g。加减因情志不遂诱发,伴有胸胁胀痛,加香附15g,枳壳9g以疏肝理气;久病气血不足,加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2g,阿胶(烊化)10g以益气养血;疼痛甚者,加虫类搜风通络之品,如全蝎3g,蜈蚣3g,土鳖虫6g以加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因受而诱发或加重,畏寒、舌苔薄白、舌质淡,加细辛3g,桂枝9g以温经散寒通络。

气血不足型

【症状】多见于缓解期,患者多为脑力劳动,饮食作息无常。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遇劳加重,心悸,食少纳呆,夜眠易醒或多梦,神疲乏力,或自汗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则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止痛。

【中成药】①脑络通胶囊,口服,1次1~2粒(1粒0.5g),1日3次;②养血清脑颗粒,口服,1次1袋(3g),1日3次;③天麻头痛片,口服,1次4~6片,1日3次。

【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生地黄12g,当归6g,白芍15g,川芎9g,蔓荆子6g,党参15g,黄芪30g,阿胶(烊化)10g,炒酸枣仁15g,炙甘草10g。加减:如血不养心,心悸不寐加柏子仁12g,合欢皮15g以养血安神;如因肝血不足,肝肾不足,血虚阴虚并见,出现耳鸣、虚烦、少寐、头晕明显,加制何首乌30g,枸杞子15g,黄精12g以滋阴养血;手足不温,便溏畏寒者,加肉桂3g,淫羊藿15g以温阳止痛。

风痰上扰型

【症状】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不遂、劳逸过度或饮食不节等诱发。头痛突然出现,起止无常,头部昏痛或胀痛,头重如裹,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口淡食少;或口中黏腻,口苦,大便不爽;舌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治则治法】息风化痰,通络止痛。

【中成药】半夏天麻丸,口服,1次6g,1日2~3次。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9g,天麻10g,白术15g,橘红6g,茯苓10g,蒺藜15g,川芎9g,蔓荆子9g,甘草6g。加减:头痛剧烈,加全蝎6g,僵蚕6g以加强息风化痰之功;胸脘痞闷,加厚朴9g,枳实9g以宽胸理气;痰湿郁久化热,出现口干、便秘,加黄芩10g,栀子10g,滑石10g以清热利湿;伴有舌质紫暗,口唇发紫等气血瘀滞之象,加丹参20g,地龙15g以活血化瘀。

寒凝肝脉型

【症状】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感受寒邪诱发,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舌质淡暗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中成药】①复方羊角颗粒,口服,1次5粒,1日3次;②通天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3g,生姜6g,川芎9g,白芷9g,藁本9g。加减:呕吐清水痰涎,加半夏9g,茯苓10g以温化痰饮;畏寒肢冷,加细辛3g,淫羊藿15g以温经散寒止痛;口唇舌质紫暗明显,为寒凝血瘀明显,加红花6g,鸡血藤15g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肝阳上亢型

【症状】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等诱发。头痛常于大怒或劳累后突然出现,一侧尤甚或两侧跳痛或胀痛;伴头晕或目眩,常波及巅顶,颜面潮红,眼目抽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口干口苦,尿赤,便秘;舌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中成药】①天麻钩藤颗粒,口服,1次10g,1日3次;②全天麻胶囊,口服,1次2~6粒(1粒0.5g),1日3次。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牛膝15g,桑寄生15g,黄芩10g,栀子10g,夜交藤15g,川芎9g,茺蔚子15g。加减: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加蒺藜15g,代赭石(先煎)15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以镇肝潜阳;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质红为肝火内盛,加夏枯草15g,龙胆草9g以清肝泻火。

肝肾亏虚型

【症状】多见于缓解期,头痛隐隐且空,每兼眩晕,时轻时重,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视物模糊,耳鸣少寐,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则治法】滋肝养肾,益髓止痛。

【中成药】①健脑安神片,口服,1次5片,1日2次;②天麻首乌片,口服,1次6片,1日3次;③天麻头风灵胶囊,口服,1次4粒(1粒0.2g),1日2次。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杜仲12g,党参15g,山药15g,当归9g,川芎9g,制何首乌30g。加减: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者,加淫羊藿15g,巴戟天12g以温阳;遗精带下尿频,加芡实12g,桑螵蛸15g,益智仁9g以温肾涩精止遗;五心烦热,口干,加知母10g,天花粉15g以滋阴清热;头晕目眩,加天麻10g以育阴息风。

中药疗法

1.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

2.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3.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5.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

8.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9.祛风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钩藤12克、白芍12克、胆星10克、陈皮9克,水煎服。

10.桂枝调和方

[功能主治]功能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调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桂枝10克、白芎12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5枚、葛根15克,水煎服。

针灸治疗

主穴:风池太冲

水不涵木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肢拘唇麻,女子月经不调,带下白浊;舌红少苔,脉弦而细。

【处方】太溪肾俞太阳

痰热内阻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昏蒙如裹,呕吐痰涎,腹泻便秘畏光流泪,鼻塞多涕;舌苔黄腻,脉滑。

【处方】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肝风上扰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眩晕,目斜肢瘫,烦躁易怒,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胁痛不眠;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处方】行间阳陵泉悬颅率谷内庭

护理

1.合理安排患者的工作与休息,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消除发作因素,如精神方面要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饮食方面避免诱发食物等。

2.偏头痛发作者,应观察头痛的性质、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出现呕吐、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多器质性头痛,应立即到医院或与医生联系,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轻微头痛,可对症治疗,并清除过敏因素,如可疑食物是偏头痛发病的因素之一,如蛋类、奶类、肉类。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和入睡困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安眠剂等对症处理并需卧床休息。

4.偏头痛患者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5.偏头痛患者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女性患者若服用避孕剂时头痛发作频繁,并逐渐加重,可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

1.实症头痛: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

2.虚证头痛: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

3.有者,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

4.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5.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

饮食适宜

1.宜吃饮食宜清淡;

2.宜吃维生素丰富食物;

3.宜吃含钙丰富食物等;

4.宜吃含淀粉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发性食物;

2.忌吃含高酪胺的食物;

3.忌吃合成饮料,零食,忌烟酒。

食疗保健

[菊芎羊肉]

羊肉100克、杭白菊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牛藤12克、生地20克、防风15克、羌活12克、香附12克、藁本10克、木瓜10克。

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褒1小时30分钟。

肖斌-3.jpg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偏头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偏头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