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肘后方》卷四:藜芦散

【处方】 藜芦30克(炮令少变色)

【制法】 上药一味,捣细罗为散。

【功效与作用】 治黄疸热毒结在胸膈,上壅烦闷,目赤口干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以温水调下,当小吐,不过数服即效。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补。

【摘录】 《肘后方》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九:藜芦散

【处方】 藜芦 白矾(火煅)各9克 猪牙皂角3条(蜜炙)雄黄3克 粉草 北薄荷各6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治咽喉肿痛喉闭

【用法用量】 干服少许;如喉闭塞,吹入即愈。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

《圣惠》卷六十六:藜芦散

【处方】 藜芦1两(去芦头,以鸡子1枚取白,涂炙令尽),(艹闾)茹1两,雄黄2两(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入雄黄末,更研令匀。

【功效与作用】 蚍蜉瘘,浮核不尽,及诸息肉在肌中。

【用法用量】 敷疮上,不得入眼。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一:藜芦散

【处方】 藜芦半两,真珠末半两,硫黄3分(细研),马齿矾3分(烧令汁尽),雄黄3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艹闾)茹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蚀恶肉。主痈疽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敷疮,1日-3次。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惠》卷五十五:藜芦散

【处方】 藜芦(着灰中炮之,令小变色)。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黄疸。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当小吐,不过数服。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惠》卷五十五

《保命集》卷中:藜芦散

【处方】 大藜芦末半钱。

【功效与作用】 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欲吐不能吐者。

【用法用量】 温齑水调下。以吐为度。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藜芦散

【处方】 藜芦(去芦头)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麝香1分(研)。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匕,掺于齿上。如牙有虫孔,即以绵裹少许纳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景岳全书》卷六十:藜芦散

【处方】 藜芦(为末)。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虫牙疼痛。

【用法用量】 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吐之。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

普济方》卷四十八:藜芦散

【处方】 贯众1两,藜芦2钱,漏芦3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秃疮。

【用法用量】 先洗净疮,候干,油调涂。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八

《普济方》卷六十七引《肘后方》:藜芦散

【处方】 藜芦(去芦头)半两,莽草半两,细辛(去苗叶)1两,垣衣(东墙上取)1两,盐1两,棘刺49枚(有钩者)。

【制法】 上为末,水调成剂,以荞麦面4两,和作饼子裹之,烧令通赤,于醋中蘸,焙干,为散。

【功效与作用】 牙痛宣露,疼痛(匿虫)。

【用法用量】 用柳枝咬头令软,搵散置齿间,良久温水漱,早晨、临卧用之。

【摘录】 《普济方》卷六十七引《肘后方》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藜芦散

【处方】 藜芦不拘多少。

【功效与作用】 疥疮

【用法用量】 用盐少许,以鲫鱼煎油涂。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婴孺方》:藜芦散

【处方】 藜芦(炙)3铢,巴豆(去皮,炒)14个,乱发1鸡子大(烧灰),干姜5块子,蜀椒3合(汁),盐豉1升半(炒)。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痢如膏血。

【用法用量】 小儿每服2分匕。不能服,当哺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婴孺方》

《圣惠》卷三十四:藜芦散

【处方】 藜芦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莽草半两,青盐1两,生地黄1两,牛膝1两,曲头棘针49枝。

【制法】 上为末,用荞面搜作饼子,可药末裹之,烧令通赤,于醋中略粹,过滤出后,晒干,研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牙齿宣露,齿根挺出,疼痛疳(匿虫)。

【用法用量】 每用以纸片子,可牙齿患处大小,水中蘸过,掺药末贴之,有涎即吐却,后用热水漱口,1日-4次。

【摘录】 《圣惠》卷三十四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藜芦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藜芦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