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症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血汗症极其罕见,伴发于出血疾病,如鼠疫血友病月经异常或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为血液或血液色素混在汗液内由汗液排出形成特殊的汗液,皮肤出血性斑的形成与汗腺活动无关。血汗症的发好部位为眼睑、额部、胸部生殖器等处。本病的治疗要点主要是防治原发病。  

医学记载

血汗症自有医学文献记载以来,全球不足80例,大多为西方人,其中儿童病例不足20人。国内报道极少,2004年在《中华血液学杂志》曾有1例记载。中国古代曾有“汗血宝马”的神奇传说,但血汗症的有关病史资料极少。

色汗是大汗腺功能失调造成的有色汗液,小汗腺有时也产生色汗。原因可以是由于大汗腺分泌大量的色素脂褐质引起的,但也有其他原因,当最初无色的汗液到达皮肤表面后成为有色时,有人称为假色汗。 小汗腺分泌汗液,在细菌特别是棒状杆菌作用下产生有色物质。 色汗的部位常局限于面部及腋窝,其他部位如眼周、上下眼睑、眉上部、额部、腹股沟、鼻周、颈、胸、腹、阴部及四肢等处也可见到;颜色可为黄色、蓝色、青色、紫色、棕色及黑色等,以黄色为多见,红色很少。

红汗,血汗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认为,血汗症是指血液或血液色素混在汗液内而随着汗液排出,颜色淡红或鲜红,可见于多种血液病或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其他部位组织,并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倾向。还有服用一种祛痰碘化钾后,有时皮肤会出现红斑反应,或汗液出现红色。但是在一般红汗、血汗病例中,不少病人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都未发现异常,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中医

血汗,证名。汗出色淡红如血。见《奇效良方·诸血门》。又名红汗汗血肌衄。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血证论·汗血》:“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污衣,甚如苏木水湔染,即《内经》之蔑症,则由胆经受热,血遂妄行,又与手少阴气并,故成此症。”《惠直堂经验方》卷四:“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火热炽盛者,治宜清热泻火。辨别心火肝火胃火、肺热、胆热之不同,选用凉血地黄汤、当归芦荟丸竹叶石膏汤人参清肺汤、定命散等方。如因气虚血少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产后血汗,宜猬皮散。大喜伤心,血随气行者,用黄芪建中汤兼用小麦麦门冬,煎汤调下妙香散。参见红汗汗血肌衄条。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血汗症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血汗症》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