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麦门冬,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或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Levl.的块根。麦冬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浙江、四川、广西有大量栽培;沿阶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常用于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麦冬.png
麦门冬.jpg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胃、肺经

功效主治

1. 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病症

2. 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精,善治肺胃虚热 ,且能清心除烦。

3. 本品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与玄参相似,两药常相须配合,用于热 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应用 。

4. 麦门冬与天门冬,都是甘寒清润的药品,两者养阴润燥的功效相似,故对 肺阴受伤、干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麦冬润肺,又能养胃清心 ;天冬润肺,又能滋肾,性较寒凉。如胃阴不足、心烦躁渴等症,多 用麦冬;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

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免疫物质产生。

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使用注意

感冒风寒或有痰饮湿浊的咳嗽,以及脾胃虚寒泄泻者均忌服  

用量用法

10-15克。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润阴清心多连心用。

记载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冬的须根上的小块根。

处方名:麦冬、寸冬、麦门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心、胃经。

功能: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临床应用

1.用于肺阴不足,温燥伤肺、干咳气逆咽干鼻燥等证,如清燥救肺汤,即以本品配伍桑叶杏仁阿胶生石膏等药;治肺阴亏损、劳热咯血及燥咳痰粘之证,如二冬膏,即麦门冬,天门冬等分,加蜂蜜收膏。

2.用于胃阴不足,舌干口渴,多配伍沙参生地玉竹等同用。

3.用于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如清营汤;以本品配伍酸枣仁,生地等,可防治阴虚有热,心烦失眠,如天王补心丹

4.还可用于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即以本品与生地、玄参同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

5. 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6. 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7. 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8. 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9. 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化学成分

麦门冬含有沿阶草苷、甾体皂苷、山萘酚及其苷、生物碱、谷甾醇、豆甾醇, 低聚糖共三种都由葡萄糖果糖聚合而成, 以及蔗糖、果糖、葡萄糖, 门冬氨酸氨基酸维生素A、铜、锌、铁、钾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麦门冬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麦门冬》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