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谷精草.jpg

谷精草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蕾的头状花序。其性平,味辛、甘,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可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等病症。

药性

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

1.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本品轻浮升散,善疏散头面风热、明目退翳,用治风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者,可与荆芥决明子龙胆草等配伍,如谷精草汤(《审视瑶函》)。

2.风热头痛:取其疏散风热而治风热头痛,常配薄荷菊花牛蒡子等药用。

用量用法

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

鉴别

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mm;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的总苞片,紧密排列呈盘状;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细粉;用手搓碎后,可见多数黑色小粒及灰绿色小形种子。花序下连一细长的花茎,长约15~18cm,黄绿色,有光泽;质柔,不易折断。臭无,味淡,久嚼则成团。

“谷精珠”:为植物华南谷精草E. sexangulare L. 及毛谷精草E. australe R. Br的头状花序。此非正品。头状花序较小,直径2~4mm,灰黄色,小花十几朵,较疏松排列,花茎细而柔软,有时带有叶片。

谷精草鉴别.png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谷精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2.《本草述》:洁古《用药式》,谷精草入肝补气,是固风剂也。有治暗风方,用谷精草为末少许,水噙,时复搐左右鼻。愚于风虚头痛,同诸味用之累效,然则又为风证之补剂,张洁古先生能察物哉。

3.《本草正义》:谷精草,其质轻清,故专行上焦直达巅顶,能疏散头部风热,治目疾头风,并疗风气痹痛者,亦以轻清之性,善于外达也。性温味辛,故能上升外散,非其他明目之药,以凉降为功之比,则散风火而无寒凉遏抑之虞,尤为良剂。《开宝本草》称其辛温,主喉痹,齿风痛,诸疮疥;濒湖谓主头风痛,目盲翳膜,皆辛以散之之意,今人仅以治风热目赤,尚未足尽其功用也。

附方

1.治风热目翳,或夜晚视物不清:谷精草一至二两,鸭肝一至二具(如无鸭肝用白豆腐)。酌加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目中翳膜: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饮服之。(《纲目》)

3.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谷精草一两,生蛤粉五分,黑豆皮二钱,加白芍三钱(酒微炒)。上为细末,用猪肝一叶,以竹刀批作片子,掺药末在内,以草绳缚定,磁器内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不拘时,连汁服,服至一、二月。(《摄生众妙方》)

4.治小儿雀盲至晚忽不见物:羯羊肝一具,不用水洗,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忌铁器。如不肯食,炙熟捣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卫生家宝方》)

5.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姚僧坦集验方》)

6.治脑风头痛:谷精草(末)、铜绿(研)各一钱,消石半钱(研)。上三味,捣研和匀,每用一字,吹入鼻内,或偏头痛随病左右吹鼻中。(《圣济总录》谷精草散)

7.治牙齿风疳、齿龈宣露:谷精草一分(烧灰),白矾灰一分,蟾酥一片(炙),麝香少许。上药,同研为散,每取少许,敷于患处。(《圣惠方》谷精草散)

8.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9.治小儿肝热,手足掌心热:谷精草全草二至三两,猪肝二两。加开水炖一小时服,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别名

戴星草(《开宝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纲目》),移星草(《现代实用中药》),珍珠草(《江苏植药志》),鱼眼草(《陆川本草》),天星草(《南宁市药物志》),佛顶珠、灌耳草(《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蕾的头状花序。

出处

开宝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谷精草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谷精草》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