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Niubangzi.png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症。


药性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炮制

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鉴别

Niubangzi1.png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各家论述

1、《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2、《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4、《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5、《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6、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7、《纲目》:"消斑疹毒。"

附方

1、疏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本草衍义》)

2、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广济方》)

3、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经验方》)

4、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普济方》启关散)

5、治瘄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本草汇言》)

6、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7、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8、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圣惠方》)

9、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10、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一两半(蜜炙)。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本事方》牛蒡子散)

11、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

12、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延年方》)

13、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袖珍方》)

14、治便痈:鼠粘子三钱炒,细末,入蜜一匙,净朴硝一匙,温酒空心服。(《袖珍方》)

别名

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蝙蝠刺(《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牛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

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及浙江省。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亦产。

出处

名医别录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牛蒡子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牛蒡子》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