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
走黄,多有疔疮病史,局部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
全身症状有寒战,高热,头痛,烦躁,胸闷,或伴恶心、呕吐、腹泻;或咳嗽、气喘、痰血;或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出现神志昏迷等。 疔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 壮热恶寒无汗者,勿使袒露胸腹和当风受凉;壮热不恶寒,头昏烦躁,气急脉数者,头部可用冰袋降温。
目录
病因
西医病因
病原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或中毒症状,统称为全身性感染。
中医病因认识
生疔之后,火毒炽盛是发生走黄的关键。生疔后因早期失治,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或因过早切开,造成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加艾灸,更增火毒,促使火毒鸱张,以致机体防御功能破坏,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而成走黄之病。
预防
1.疗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患病后应及早处理。
2.对疔疮重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体温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并做好记录。
3.绝对卧床休息,并固定患肢。
4.忌食辛辣刺激、肥甘鱼腥等发物。
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忌食辛辣刺激、肥甘鱼腥等发物。
常见症状
局部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全身症状有寒战,高热,头痛,烦躁,胸闷,或伴恶心、呕吐、腹泻,或咳嗽、气喘、痰血,或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出现神志昏迷等。
临床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5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尿中可出现蛋白。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还应根据病情作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检查等。
诊断鉴别
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皮色暗红。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烦躁不安,或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肢体拘急、骨节肌肉疼痛,或伴发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伴神昏谵语、呓语谵妄、咳嗽气喘、胁痛痰红、发痉发厥等。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5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尿中可出现蛋白。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还应根据病情作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检查等。
根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并发症
疮疡、疔疮、指疔、黄疸。
治疗
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开始时可根据原发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在治疗中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剂量应足够大,二种以上联合使用。
二、支持疗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必要时多次少量输注全血或血浆。
三、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有感染性休克时,可用升压药物,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一)气阴两燔
有局部走黄特征,寒战高热,汗出口渴,头痛烦躁,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干,脉洪数。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内陷脏腑,人于营血,故见疔疮肿势软漫,疱顶陷黑,热邪人里,正邪相争,故寒战,高热,大渴,汗出,小便短赤,热邪扰乱心神,故见烦躁,舌红绛、苔黄干、脉洪数均为热毒炽盛、耗伤阴津之象。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凉营。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如高热不退,热盛动风,拘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5一1G冲服,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泻下热滞、急下存阴。
(二)热人营血壮
热持续不退,夜晚加重,躁扰不安,神识昏蒙,严重时可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皮肤瘀斑,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辨证分析:邪热人于营血,故壮热不退,血热扰心,故躁热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血热妄行,故发斑、衄血,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为热人营血、阴津亏损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如咳吐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凉血止血,咳喘者,加服鲜竹沥30―60ml。
二、外治法
积极处理好原发病灶。具体参照原发疔疮外治。
护理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藕、苹果、香蕉、葡萄、甘蔗、百合等。
3、宜吃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这类患者宜吃清凉、清淡饮食,宜吃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凉性食品。
患有痈疖疔毒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甘温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饮食须知》中说:“多食发热,壅经络之气,令身软筋缓,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故凡火毒内盛的痈疖疔毒者,切勿服食。
爆米花
又称炒米。为香燥耗津食品,邪热炽盛的痈疖疔毒之人,切忌服食。正如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说:“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饮食适宜
1.宜吃具有润肠通便的食物; 2.宜吃双歧杆菌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酸性的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含有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 2.忌吃油腻的不利于肠道排空的食物; 3.忌吃干燥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