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切开术
目录
概述
额窦切开术的主要目的为开放额窦底部或前壁,除去窦内脓液及各种病变,建立额窦与鼻腔通路,以达到根治额窦病变。
手术名称
额窦切开术
额窦切开术的别名
额窦开放术
英文名
frontal sinusotomy
分类
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额窦炎的手术/鼻外额窦手术
适应症
1.慢性或急性额窦炎,经保守治疗或鼻内额窦手术无效者。
3.慢性化脓性额窦炎反复发作,额窦前下壁已形成瘘孔者。
4.慢性化脓性额窦炎合并有额骨骨髓炎,或已有颅内并发症者。
5.额窦前壁、后壁或底部骨质破坏,有严重并发症可能或已发生颅内或眶内并发症者。
8.额窦脓肿、囊肿者。
禁忌症
1.鼻腔内有急性炎症时。
术前准备
1.术前需照额窦侧位及前后位X线片,以了解额窦前后径,窦腔的大小及病变范围。
2.术前鼻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3.剃眉毛,剪鼻毛,剃胡须,洗头及剃头发。
5.手术前晚给地西泮(安定)5mg。术前注射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
麻醉和体位
1.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溶液切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浸润麻醉,同时行筛前、筛后神经阻滞麻醉。
3.取仰卧位。
手术步骤
林迟手术(Lynch operation)
林迟手术(Lynch operation)为治疗额窦炎较佳的手术方法,仅凿除额窦底壁,可同时做前筛窦切除。
(1)切口:术前缝合眼上下睑。沿眉下缘中部,在眼眶边缘,先向内而后弯曲向下绕过眼内眦,距眼内眦约5~6mm再向下至鼻骨下缘做一曲线切口,切开皮肤及骨膜,结扎血管(图9.4.9.2.1-1)。
(2)分离额窦底部及眼眶内侧壁的骨膜,分离泪囊及眶骨膜,暴露泪骨及筛骨纸样板。将泪囊及眶内容轻轻牵向外,向下暴露手术野(图9.4.9.2.1-2)。
(3)从额窦底部用骨凿或电钻做一圆孔,然后将底部骨壁完全凿除,分离窦内黏膜,取出病变组织,不易分离之处可用刮匙刮除(图9.4.9.2.1-3)。
(4)用探针探查鼻额管是否通畅,鼻额管黏膜有无病变,如有病变组织则应清除并扩大鼻额管。
(5)如筛窦同时有病变,可凿去上颌骨鼻突及鼻骨外侧下部,凿除泪骨及筛骨纸样板,开放筛窦,可同时剪去部分中鼻甲(图9.4.9.2.1-4)。
(6)额窦内置一较粗的硅胶管,自前鼻孔引出。
(7)缝合骨膜及皮肤切口,拆除眼睑缝线,眼内涂红霉素眼眼膏。
(8)鼻腔用碘仿纱条填塞后,伤口包扎。
克凌手术(Killian operation)
克凌手术与Lynch手术相同,但凿去前额窦前壁,在眶上缘留一约10mm宽的桥,可避免术后畸形及额窦内粘连。其手术效果与Lynch手术相同。
皮肤切口起自眉弓外端,经眉部而达鼻根中部,然后向外下而至鼻骨底部。骨膜做2个切口,第1切口位于眶上缘5mm处,并与其平行,起自颞端,而止于鼻骨中部。第2切口起自眼上斜肌滑车附丽处之内,向内然后向后向外,经上颌骨额突,与皮肤切口同(图9.4.9.2.1-5)。
于第1骨膜切口之上,第2切口之外分离骨膜,暴露骨壁,先凿除第1骨膜切口上之额窦前壁,然后再凿去额窦底壁,以后手术步骤与Lynch手术相同(图9.4.9.2.1-6)。
雷德尔手术(Riedell operation)
雷德尔手术(Riedell operation)为将额窦前壁、底壁及眶上缘全部凿除,广泛暴露额窦为一大术腔。对前后径大的额窦,不能达到额窦完全闭锁,只适用于额窦小而浅者,于术后放置引流管,自切口引出。伤口缝合后稍加压包扎,使伤口皮肤与额窦后壁愈合,闭塞额窦。
术中注意要点
1.分离眶内侧壁骨膜时勿伤及筛前及筛后动脉,如有破裂,须结扎止血。
2.将泪囊自泪囊窝分离时须小心,避免损伤泪囊、内眦韧带及眼上斜肌滑车。
3.分离眶骨膜时勿使穿通,以免发生眶内感染,亦不可太向后,以免损伤视神经。
4.刮除额窦内病变时,勿损伤额窦后壁骨质。
术后处理
1.术后给予抗生素5~7d。
2.鼻内纱条于术后24h内分次抽出。
3.每日经硅胶管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额窦,至窦内冲洗液无分泌物,鼻额管通畅后再拔管。
4.每日用麻黄素收缩鼻腔,以免粘连。
5.伤口缝线术后第6天间断拆除。
述评
1.术后出血较为常见,多因术中未很好结扎筛前或筛后动脉;若出血多,应打开伤口,寻找出血点,予以结扎。
2.术后血块压迫视神经影响视力,应打开伤口,去除血块,结扎血管。
3.皮下气肿,为手术后擤鼻空气挤入额窦腔及皮下而发生。
4.眶蜂窝织炎,为手术时炎症扩散引起者,应给予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5.脑膜炎、脑脓肿亦因手术扩散感染或损伤额窦后壁及硬脑膜所致。由脑外科协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