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饮证的穴位

概述

饮证为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又称“水饮内停证”。指体内过量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以眩晕,胸脘痞闷,呕吐清水、涎液,苔滑,脉弦滑等为常见症。又因水饮停聚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将其分为痰饮悬饮支饮溢饮四类,合称四饮

痰饮

痰饮为病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古称澹(亦作淡)饮。指体内水湿不化而生饮酿痰。痰饮为饮证之一。因饮邪留于肠胃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治宜温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等。本证一名流饮

悬饮

悬饮为病名。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睡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方用十枣汤三花神佑丸等。悬饮类似多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

支饮

支饮为病名。四饮之一。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所致。主要症状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或兼见头晕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坚等。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方用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溢饮

溢饮为病名。四饮之一。多因大渴暴饮过多,或水气溢于肢体肌表所致。《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症见身体痛重,支节烦疼,或兼见喘咳胸闷等。治宜温肺化饮,发汗去邪。方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苓神术汤等。

治疗饮证的方剂

治疗饮证的中成药

饮证相关药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饮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饮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