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蕊唐松草
瓣蕊唐松草.植物
简介
拉 丁 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
科 名: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属 名:唐松草属 Thalictrum Linn.
生存环境: 生于海拔300——2500米山地草坡向阳处。在公路边、沟中及高海拔均有分布,它们几乎在各种环境均可生长,但总的来说喜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厘米,分枝。叶为3-4回出复叶,互生;小叶倒卵形、近圆形或菱形,长3-12毫米,宽2-25毫米,3 浅裂至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脉平或微隆起。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5-2.8厘米;花直径1-2厘米;萼片4,白色,卵形,长3-5毫米,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长5-12毫米;花丝中上部棍棒状倒披针形,白色,比花药宽,或成花瓣状。花期6-7月。瘦果卵球形,长4-6毫米,宿存花柱直。果期8-9月。
分布及用途
分布:分布于海拔300~2500米山地草坡向阳处。 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内蒙古和东北等省(区)。
用途: 部分地区用其根做“马尾连”入药,清热燥湿,泄火祛毒。
性味苦、寒,无毒。能清热祛风,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郁热。治小儿热症伤风及豆疹难透。用量:1~3钱。
园林用途
用于药用植物园或植物群落的布置。瓣蕊唐松草枝叶舒展,体表 似覆白霜,细腻雅致。花小繁密,花丝下 垂披散,潇洒飘逸,适宜野生花卉园或自 然风景园丛植点缀,亦可盆栽观赏。 同属植物约100种,分布在北温带, 常见栽培观赏的还有:唐松草(T. aquilegifolium); 云南唐松草(T. dipterocarpum);黄花唐松草(T. flavum);华东唐松草(T.fortunei) 等。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根法繁殖,春、秋季均可, 以秋季为好。播种后约半月出苗,当年生 长缓慢,翌年或第3年开花。早春切取有 芽的根分栽, 当年可开花。定植株行距 20~30cm。
瓣蕊唐松草.中药材.《中华本草》
简介
【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拼音名】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英文名】Root of Petalformed Meadowrue
【别名】唐松草、马尾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T.Petaloideum L.var.latifoliolatum Kita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及分布
瓣蕊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基都有鞘;叶为三至四回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小叶草质,倒卵形、菱形或肾壮圆形,长3-12mm,宽2-15mm,先端钝,基部圆楔形或楔形,3浅裂或3深裂,裂片全缘,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5-7mm。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花两性,花梗长0.5-3cm;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3-5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5-12mm,花丝上部比花药宽,基部狭窄,花药狭长圆形,长0.7-1.5mm,先端钝;心皮4-13,无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卵形,长4-6mm,有8条纵助,无柄,宿存花柱长约1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安徽、河南、四川。
药用价值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极短。须根较稀疏,长3-5cm,直径1-1.2mm;表面褐色,具数条细纵棱;质脆,易折断。
气微,味稍甜,嚼之粘牙。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多角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层狭窄,细胞壁非木化增厚;内皮层明显,母细胞切向分隔成5-10个子细胞。中柱鞘细胞壁常破碎。初生木质部三原型;木质部束间及中央无纤维束。
【化学成份】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隐品碱(crytoPine),药根碱(jatrorri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主治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渗出性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注意】虚寒证慎服。
【附方】①治红自痢疾:马尾黄连三钱,马齿苑五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痈肿疮疖:马尾黄连三钱,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渗出性皮炎(浸淫疮):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适量,撒布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檄后患处干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河北中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河北中药手册》:治渗出性皮炎。
2.《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