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蒲公英.jpg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主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目赤肿痛等。

药性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临床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肿痛,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用治疔毒肿痛,常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治肺痈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同用。本品解毒消肿散结,与板蓝根、玄参等配伍,还可用治咽喉肿痛;鲜品外敷还可用治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本品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用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鉴别

蒲公英2.png

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柱形,多弯曲长3~7cm,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有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有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点朗肝肾。'昧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3.《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士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极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阴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6.《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8.《本草图经中: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白。

10.《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11.《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12.《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13.《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14.《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15.《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16.《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1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凉血利尿。治疗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18.《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19.《本草新编》:蒲公英,味苦,气平。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附方

①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④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慈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汉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

⑧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⑨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⑩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别名

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

来源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出处

《新修本草》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蒲公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蒲公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