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别名

骶会阴肛门修复术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分类

普通外科/肛管、直肠手术/先天肛门直肠闭锁的手术

ICD编码

49.7903

概述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用于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的手术治疗。 肛管直肠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第1位,其发病率约为1/1500~1/5000。肛管直肠畸形中约50%的病儿合并有瘘管。常见的瘘管是直肠会阴瘘,直肠舟状窝瘘;较多见的是直肠与膀胱尿道阴道有瘘管相通。

肛管直肠畸形的分类方法繁多,国内多采用耻骨联合到骶尾关节的耻骨线为界,盲端位于此线以上者称为高位肛管直肠畸形,盲端位于此线以下者称为低位肛管直肠畸形。此线至会阴肛门区的距离为1.5~2cm。

常见的肛管直肠发育畸形包括:①高位肛管直肠畸形:直肠单纯闭锁、直肠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②低位肛管直肠畸形;肛膜闭锁、肛管闭锁、肛管闭锁合并舟状窝瘘(图1.8.1.3-0-1)。

适应症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主要适用中位肛门闭锁,但对于较低的高位或较高的低位闭锁也可使用。确诊后立即做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后6个月行此手术。

术前准备

1.术前3d口服肠道消炎药。

2.术前灌肠直至清洁为止。

3.术前放导尿管或金属导尿管。

4.由结肠造口向远端放入粗肛管到直肠盲端作为术中标记。

5.配血备用。

麻醉和体位

用全麻。俯卧位,耻骨垫高或右侧卧位,背部略前倾。

手术步骤

1.在尾部做一长约5cm的纵切口,切口下端距肛门缘1cm(图1.8.1.3-1)。

2.沿中线切开肛尾筋膜,用直肠钳将耻骨直肠肌环拉开。游离直肠后壁及两侧壁,最后小心分离直肠前壁,特别要注意有无尿道或阴道瘘的存在(图1.8.1.3-2)。

3.在会阴部皮肤陷凹处做X形切口,寻找外括约肌,尽量避免损伤。从外括约肌的中心插入止血钳,并通过耻骨直肠肌环做一隧道,然后用宫颈扩张器逐渐扩大,到1~2cm能通过直肠为度,把直肠拖出会阴部切口,在骶部将直肠壁与周围组织固定数针,放一引流条于尿道后部,引流条另端由臀部戳创穿出。缝合肛尾筋膜,逐层缝合骶部伤口。拖下直肠远端做“十”字切开,与皮肤的X形切开之皮瓣交叉,黏膜皮肤相互缝合形成新的肛门。黏膜皮肤缝合线如锯齿状伸向肛管(图1.8.1.3-3)。

术中注意要点

1.沿中线切开肛尾筋膜,分离时应靠中线,以免损伤支配肛提肌的神经

2.分离直肠前壁时要特别小心,因直肠前壁与尿道或阴道间常有瘘管存在,粘连较多,剥离困难,应细致操作。

3.直肠尿道瘘切断及缝合结扎时,不要靠尿道太近或太远,防止造成狭窄或憩室。

4.寻找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时,要特别小心,必要时以电刺激找到各肌位置,务使直肠盲端准确通过肛提肌及括约肌群中央,克服盲目性。

术后处理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麻醉清醒后或全麻后6h可进术前饮食。

2.引流管术后1~2d拔除。

3.导尿管可于术后24~36h去掉。膀胱造口管一般于术后14d,闭管观察1~2d无不良反应时拔除。

4.术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术后2~3个月肛门部愈合良好后,可将结肠造口闭合。

并发症

1.肛门狭窄

较常见。主要由于会阴部切口过小、吻合口裂开、感染、瘢痕形成所致。预防的方法是充分游离直肠,使吻合处无张力及保持直肠血循环良好。术后2周开始定期扩肛。若狭窄严重则要做整形手术。

2.肛门失禁

常见的原因是瘢痕过多,其次是损伤肛管括约肌及骨盆神经丛。

3.直肠黏膜脱垂

由于直肠过长或肛门开口过大。

4.尿道狭窄

由于手术时尿道的损伤。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经典原文。